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居士,可以理解為佛家的俗家弟子),需要有僧人替他授戒。玄奘一聽他有向佛之心,就很爽快的答應為他受戒。成為居士要受五戒,分別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不論在怎樣艱難的情況下,不論對方是漢人還是胡人,玄奘都一如既往的堅持著佛家〃普渡眾生〃的理念……渡人向善,便是給自己積德。

石槃陀在成為居士後十分高興,嘰裡咕嚕的對玄奘說了幾句話後轉身離去,不久又轉了回來,帶來了一些乾糧和水果,恭恭敬敬的伺候玄奘進食。當然,擺在玄奘面前最大的問題不是給多少人受戒,而是要尋找一個當地人充當嚮導,他第一個就想到了石盤陀。一番接觸之後,玄奘覺得石槃陀不但身體健壯、腦子靈光,對待自己也十分誠心,於是就把想要西行求法、偷渡邊關的意圖直截了當的告訴了他。

從不信任到信任,素來小心謹慎的玄奘為何如此迅速的對石盤陀消除了戒心?

※BOOK。※虹※橋書※吧※

第23節:第四章 將〃倔〃進行到底(2)

首先,玄奘迫切需要一個嚮導,石盤陀是胡人,應該要比當地的漢人更加熟悉西邊的道路,而且相比漢人,胡人的膽子更大,也更吃得起苦;其次,石盤陀剛剛受戒成了居士,本身又信佛,玄奘相信他能夠在向善之心的驅使下幫助自己渡過難關;最後,時間緊迫,除了石盤陀,一時間也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只能姑且一用,希望他能帶自己走出困境。

但這些都只是玄奘一廂情願的想法,當時正是唐初,西北又處在臨戰狀態,官府盤查嚴密,偷渡國境是死罪,協助偷渡也是死罪。石盤陀生活在邊關地區,不會不知道這些,他又會怎樣答覆玄奘呢?豈料石槃陀竟沒有半點猶豫,不但答應幫他偷渡國境,還把玄奘大大吹捧了一番。

一次不經意的禮佛,卻解決了嚮導這個最大的難題,讓玄奘覺得這就是自己誠心向佛,佛陀顯靈給自己的支援,於是大喜過望,當即與石槃陀約定時間,兩人分頭前去準備西行事宜。

很多人認為石槃陀就是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主要因為孫悟空是唐僧的第一個弟子,而且在取經路途上一直擔當探路先鋒的角色,與石槃陀嚮導的身份吻合。另外,石槃陀是由玄奘受戒成為居士,也就是胡僧,而孫悟空也是在唐僧的身邊逐漸被點化,胡僧與孫悟空的本來面目……猢猻,在發音上十分接近,很有可能是在民間流傳過程中產生了諧音。

人逢喜事精神爽,膽子也會變大……原本戰戰兢兢不敢公然露面的玄奘這會兒也顧不得許多,用最快的時間準備好了西行所需的馬匹乾糧等物品。不過玄奘並沒有被突如其來的轉機衝昏頭腦,光天化日的與石盤陀見面,而是休息了一個白天,等到第二天日落時分才牽著馬躲在草叢裡,準備與石槃陀接頭。

漫長的等待最是難熬,相信玄奘當時也在擔心,唯恐石盤陀出爾反爾不能如約來到。可以說,玄奘已經把西行的希望全部押寶在了這麼一個結識不過一天的胡人身上。也許是誠心所至,也許是佛陀保佑,第二天太陽下山後,石槃陀如約而至,還帶了一個年長鬍人,牽了一匹馬一同前來。

可能是沒有在沙漠裡行走過的緣故,當玄奘看到石盤陀帶了一個老頭子外加一匹又老又瘦的紅馬來到自己跟前的時候,心裡很是不爽。玄奘當時的想法可能跟一般人差不多……帶路,當然要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馱行李,當然要高大強健的好馬,你帶一個老人一匹老馬來,豈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石槃陀也是個懂得察言觀色之人,一看玄奘的神情,連忙解釋說,這個胡人雖然年長,但是從瓜州到伊吾之間的大路走了不下數十次,而他自己雖然年輕健壯,但對沿途邊關哨卡和水源的熟悉程度遠遠不及老胡人,所以才把老胡人請來帶路。不過這個老胡人並沒有一上來就開價,說帶一次路要多少多少錢,他也知道僧人沒錢,只是鄭重其事的告誡玄奘:

〃西路險惡,沙河阻遠,鬼魅熱風,遇無免者。徒侶眾多,猶數迷失,況師單獨,如何可行?願自料量,勿輕身命。〃

意思是說,西去之路太過艱險,遠方還有一條流沙河阻隔,如果遇到沙漠裡的怪異天氣,幾乎沒有能夠生還之人。那些結伴而行的僧侶商人尚且經常迷路失蹤,更何況一個人上路,希望師父您三思而後行。

老胡人這麼說當然是出於好意,一方面是勸告玄奘打消西行的念頭,即便玄奘堅持,他身為嚮導,也有責任把可能出現的危險實實在在的告訴玄奘,讓他有心理準備。這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