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是為了參拜佛影,就算滿山遍野都是猛獸我都不會害怕,何況你們幾個小賊?玄奘的這句搶白是既大膽,又在理……要錢沒有,要命一條,你們看著辦。
幾個強盜一聽之下覺得有點道理,再說一個僧人一個老人身上也沒什麼財物,反正搶不到什麼東西了,殺僧人還會遭報應,還不如跟他們一起去看看那個什麼佛影。
就這樣,五個強盜和玄奘跟隨老人來到了佛影窟所在的地方。佛影窟坐東朝西,站在洞口往裡看,裡面黑漆漆的什麼都看不清楚。五個強盜不敢貿然進入,玄奘只好自己進洞,按照老人的指點先直走五十步,在碰到東面的石壁後停下,然後開始禱告……那裡就是傳說中佛影出現的地方。
玄奘一邊叩頭,一邊誠心祈禱,然而一百多拜之後,山洞裡依然黑乎乎的什麼都沒看見。玄奘開始懺悔,他覺得是因為自己業障太深,誠心不夠,佛祖才不肯現形。想到這裡,玄奘心頭一酸,悲從中來,淚流滿面,然後繼續唸經、參拜。又是一百多拜,山洞東面的石壁上終於出現了缽盂大小的一點光暈。
玄奘大喜過望,正要再拜,那點光暈卻一閃而逝,就此熄滅。此時的玄奘悲喜交加,喜得是自己的誠心終於打動了佛祖,終於讓佛祖現身了;悲得是誠心不夠,佛祖不肯長久停留,於是繼續參拜、繼續唸經。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玄奘的唸經和參拜聲中,山洞的石壁上再次出現了斑駁的光暈,但又馬上散去。這給了玄奘更大的信心,發誓不見佛影就不離開山洞。又是二百多拜,山洞裡突然出現一道強光,石壁上終於有了完整的佛影!
〃見如來影皎然在壁,如雲開霧忽矚金山,玅相熙融,神姿晃昱……佛身及袈裟並赤黃色,自膝以上相好極明,華座以下稍似微昧,左右及背後菩薩、聖僧等影亦皆具有。〃
從玄奘的記載來看,石壁上的佛影非常清晰……如來佛祖披著赤黃色的袈裟,腳下是依稀可見的蓮花寶座,就連佛祖身後的菩薩、聖僧的影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任何文字都難以描繪玄奘當時的激動心情,唯一知道的是,他馬上起身跑到洞外,召喚守在外面的老人和五個強盜趕快舉火把進來。但是等這六個人舉著火把進來的時候,佛影一下子就消失了。玄奘立刻想到是火光蓋住了佛影,於是讓他們把火把熄滅,然後繼續叩頭唸經,終於再次看到了佛影。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旦下定決心,就要把事情堅持到底。
直到佛光散去,玄奘等人才依依不捨的離開山洞。就在玄奘打算返回的時候,也許是受到了佛光的感化,五個強盜突然扔掉鋼刀,請求玄奘為他們授戒。玄奘當即答應,大乘佛教的教義之一便是普渡眾生,此行不但看到了佛影,還能度化這夥強盜,自然令他喜出望外。
那麼,佛影的現象究竟是玄奘的杜撰,還是真實存在呢?
為了證實佛影窟的傳說,日本有一位名叫足立喜六的學者就曾親自前往進行實地考察,並在《法顯傳考傳》中寫道:〃石窟在石山之絕壁,西南向,入口狹小,內深,有不完全之採光窗,斜陽射入,津滴內壁,故投影映像。〃也就是說,這個山洞很可能暗合了某種光學構造……由於洞很深而且有縫隙,縫隙能夠採光卻不完全,加上石壁上凝結有水氣,因此光線照射進來後,折射在有水氣的石壁上,就會呈現出各種影像。這類由光線折射和視覺誤差產生的影像效果,在中國很多名勝古剎中都有提及,可見玄奘關於佛影窟的記載並非子虛烏有。
參拜完神奇的佛影窟後,玄奘回到了佛頂骨城與同伴們會合,沿著喀布林河谷繼續向東南進發,就此離開阿富汗,進入了現在的巴基斯坦境內。貞觀二年(公元628年)秋,玄奘來到北印度境內直達健陀邏國的都城布路沙布羅(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市西北)。
健陀邏國,意為香花之國,東臨印度河,其創始者原為大月氏人,後來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至此,帶來了希臘文化,留下了大量希臘風格的雕塑藝術。健陀邏人汲取古埃及、希臘、羅馬、波斯的雕刻手法,並加以發展,逐漸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健陀邏藝術,而健陀邏藝術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佛教藝術。在健陀邏,佛教藝術受到希臘藝術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塑像、壁畫的傳統,這才有了後來的佛像。這種藝術形式對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佛教繪畫、雕塑、壁畫、石窟,大多帶有明顯的健陀邏藝術風格。
虹橋書吧BOOK。
第56節:第八章 勇氣和信念是前進的自驅力(6)
隨著佛教的傳播,犍陀羅藝術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