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俎折衝之道。願擇芻言,特罷此戲。

裸體跳足,揮水投泥,即以水相潑盛為戲樂之謂。說疏上,至開元元年(公元七一三年)十二月七日下敕禁斷。敕文雲:②

敕:臘月乞寒,外蕃所出;漸漬成俗,因循已久。至使乘肥衣輕,俱非法服,闐城溢陌,深點華風。朕思革頹弊,反於淳樸。《書》不云乎: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人乃足。況妨於政要,取紊禮經。習而行之,將何以訓!自今以後(《唐會要》引此下有〃無問蕃漢〃四字),即宜禁斷。

由以上所引諸文觀之,可見乞寒一戲,唐代曾盛行於兩京各處。自皇帝以至諸王,俱復好此,大約流寓長安之西域人不忘本習,而漢人則而效之。唐代行此,據《唐書·張說傳》,始於則天末年,《張說傳》雲:

◇歡◇迎◇訪◇問◇BOOK。◇

第23節:五 西域傳來之畫派與樂舞(7)

自則天末年季冬為潑寒胡戲,中宗嘗御樓以觀之。至是因蕃夷入朝,又作此戲。

其入中國當在北周宣帝時。《周書·宣帝紀》、《通鑑·陳紀》俱謂始北周天元大象二年(公元五八○年);故玄宗敕謂因循已久也。蘇莫遮一辭又見般若三藏譯《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一。薄伽梵告慈氏菩薩,論老苦有云:

又如蘇莫遮帽,覆人面首,令諸有情,見即戲弄。老蘇莫遮,亦復如是。從一城邑至一城邑,一切眾生,被衰老帽,見皆戲弄。

慧琳釋蘇莫遮帽雲:①

蘇莫遮,西戎胡語也。正雲颯麿遮。此戲本出西龜茲(一作慈)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或作獸面,或象鬼神,假作種種面具形狀。或以泥水沾灑行人,或持索,搭鉤捉人為戲。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戲,七日乃停。土俗相傳雲常以此法攘厭驅趁羅剎惡鬼食啖人民之災也。

慧琳所云,未及渾脫駿馬;又用索搭鉤捉人,戴面具,呂元泰疏及《康國傳》都未之及。張說有《蘇摩遮》詩,蘇摩遮即蘇莫遮,說曾上疏諫止乞寒胡戲,其《蘇摩遮》詩所紀,自屬得之目識親覽。以說詩與慧琳音義、呂元泰疏參互比觀,唐代乞寒胡戲,當不難得其梗概。說詩題下注雲,〃潑寒胡戲所歌。其和聲雲億歲樂〃,是蘇莫遮乃為乞寒戲時歌詞之調名也。說詩五首,今錄前四首如次:②

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寶眼紫髯須。聞道皇恩遍宇宙,來將歌舞助歡娛。(《億歲樂》)

繡裝帕額寶花冠,夷歌妓(龍池草堂本妓作騎)舞借人看。自能激水成陰氣,不慮今年寒不寒。(《億歲樂》)

臘月凝陰積帝臺,豪歌急鼓送寒來。油囊取得天河水,將添上壽萬年杯。(《億歲樂》)

寒氣宜人最可憐,故將寒水散庭前。惟願聖君無限壽,長取新年續舊年。(《億歲樂》)

是所謂蘇莫遮之乞寒胡戲,原本出於伊蘭,傳至印度以及龜茲;中國之乞寒戲當又由龜茲傳來也。為此者多屬胡人,碧眼紫髯,指其為伊蘭族而言耳。〃繡裝帕額寶花冠〃,即呂元泰疏中所云之胡服。《康國傳》謂鼓舞乞寒,是以張說詩有〃夷歌妓舞〃、〃豪歌急鼓〃之語;妓字應從明刊本作騎為勝,即呂疏所云之駿馬胡服也。戲時大約以油囊盛水交潑,故說詩云雲。《文獻通考》紀此戲樂器雲:①

乞寒本西國外蕃康國之樂。其樂器有大鼓、小鼓、琵琶、五絃、箜篌、笛。其樂大抵以十一月,裸露形體,澆灌衢路,鼓舞跳躍而索寒也。

大致俱西域康、安諸國樂部所常用者也。

《蘇莫遮》曲傳於日本,名《蘇莫者》,為盤涉調中曲。序二帖各六拍;破四帖各十二拍;急失傳。舞者別有一種服飾,戴假面,執桴;今猶有圖可見。有答舞,名《蘇志摩利》;答舞者左方先奏而右方從之之謂也。《蘇志摩利》為雙調曲,別名《庭巡舞》、《長久樂》、《回庭樂》,即新羅曲。舞者常服假面,戴帽著蓑笠。為此戲時,疑舞者步行,胡服騎馬者則持盛水油囊作勢交潑,舞者舞踏應節,以象閃避之狀。答舞者著蓑笠,猶足以窺潑水之故典。②大阪天王寺樂人秦家尚傳此曲,一樂人登臺吹笛,舞者隨笛聲而舞。③此與唐人所傳已異,大約刪繁就簡,無復駿馬渾脫之概矣。(關於蘇莫遮舞圖,參看本篇所附第九圖。)

有唐一代,從波斯傳來之波羅球,最為流行,而以長安為特盛;其詳別見於本篇《長安打球小考》一節中,茲不贅。波羅球為一種馬上球戲,亦有步打者。打球時並須奏樂,《羯鼓錄》諸宮曲太簇商有《打球樂》,大約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