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斯·斯特朗曾這樣描述過舞場中的中共領袖:周恩來的華爾茲舞是第一流的,劉少奇的舞步像數學一樣準確,朱德的步伐像是長征,而毛澤東的舞步則常常出人意料,總是按照自己的節奏跳舞。
當毛澤東旋轉到戰爭這個舞臺時,他更是強調主動權。要依照自己的節奏進退,要迫使敵人按照自己的節奏行動。他從容地駕馭戰爭,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指導戰爭,奪取勝利。
這份自信、這份瀟灑,令許多人著迷,令許多人讚歎。建國後,當他談指導戰爭和指揮作戰的訣竅時說:打仗沒有什麼神秘,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麼戰略戰術,無非就是這四句話。
簡單四句話,揭示了戰爭中的主動與機動、打與走的辯證關係,它幾乎可以詮釋中國革命戰爭史上所有的戰役戰鬥,是人民軍隊戰略戰術的精髓。
任何軍人都明白一個道理,要奪取戰爭的勝利,必須力避被動,力爭主動。主動權,是勝利之母,掌握了主動權,常能“高屋建瓴,勢如破竹”;失去了主動權,就要受制於人,兵臨險境。
齊德學(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博士生導師)中國革命戰爭的基本特徵是敵強我弱,人民軍隊基本上處於戰略被動地位。掌握主動權,對於人民軍隊的作戰行動來說,尤為重要。要生存,要發展,就只有以戰役戰鬥的絕對主動來爭取戰略上的主動。如何掌握戰役戰鬥中的主動權,這是指導中國革命戰爭必須解決的問題。
幼年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尋找答案過程中付出過慘痛的代價。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秉承蘇聯紅軍的戰略戰術,先打紅旗,再以堂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