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毛澤東指揮紅軍橫掃700裡,從贛水之畔一直打到閩北山區,痛快淋漓地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毛澤東暢抒勝利情懷,填詞一首:“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

褚銀(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第二次反“圍剿”作戰,完整地展現了毛澤東的“慎戰”原則。迫敵而居25天,似乎與毛澤東追求“活打”、反對“死打”的風格相悖,實際上則異曲同工。毛澤東說:“必須敵情、地形、人民等條件,都利於我,不利於敵,確有把握而後動手。否則寧可退讓,持重待機。機會總是有的,不可率爾應戰”。不是急於求成,而是 “持重待機”,道出了毛澤東“慎戰”原則的精髓。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六 持重待機 戰則必勝(2)

1947年1月底,蔣介石集中8個整編師向山東解放區腹地沂蒙山區發動進攻,企圖與華東野戰軍決戰臨沂,會戰魯南。

毛澤東指示華東野戰軍:誘敵深入,敵不動我不打,敵不進到有利於我、不利於敵之地點我亦不打,完全立於主動地位。

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誘敵深入。但國民黨軍進展謹慎,始終保持齊頭並進的密集態勢,決不突出一路,解放軍沒有殲敵的戰機。

毛澤東再次發出電報:“敵愈深進愈好,我愈打得遲愈好”。“目前敵人策略是誘我早日出擊,將我扭打消耗後再穩固地進佔臨沂,你們切不可上當”。

華東野戰軍放棄華東解放區首府臨沂城,繼續誘敵深入。但國民黨軍還是密集靠攏、集團滾進,華東野戰軍始終無法扯散國民黨軍的進攻部隊。

關鍵時刻毛澤東再次電示陳毅、粟裕:“要有極大忍耐心”;“要掌握最大兵力”;“不要過早驚動敵人後方。”兩天之後,毛澤東再次電示陳毅、粟裕:“目前形勢,敵方要急,我方並不要急……只要主力在手,總有殲敵機會。”

華東野戰軍堅決執行毛澤東的指示,以極大的耐心和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機動,有頂有放,在沂蒙山區與國民黨軍的重兵集團耍起“龍燈”,最終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氣概,硬是從國民黨軍的密集隊形中剔出了號稱“御林軍”的五大主力之一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將之包圍。

“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敵逃。訊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激戰兩天一夜,華東野戰軍徹底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擊斃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師長張靈甫。

蔣介石接到整編第74師被殲的報告,五內俱焚,說:“這是我軍剿匪以來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慎戰,同樣也是毛澤東籌劃戰爭和掌握戰局的基本原則。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軍全面轉入戰略進攻。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戰爭的天平開始向人民解放軍一方傾斜。即使在這樣的時刻,毛澤東依舊堅持慎戰的思想,只是這時的慎戰,已經不是迎擊國民黨軍進攻時的持重待機,而是更加強調有準備、有把握地殲滅敵人。

黃迎旭(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毛澤東的作戰指導從來都是講究辯證法,講究從實際出發原則的。他指揮和指導作戰從不保守,但絕不冒險。敢於和任何敵人作戰,但又不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不加選擇地與任何敵人作戰。這樣,就把戰役戰鬥的程序最大限度地建立在殲滅敵人、奪取勝利的基礎之上。

人民解放軍的所有作戰行動,都建立在毛澤東和戰場指揮員的精心籌劃基礎之上,都建立在有準備、有把握的基石之上。因此,儘管每一個戰役的過程驚心動魄,但結局卻似乎從發起時就已經決定。這是一種對勝利充滿自信的作戰,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作戰程序。對於任何對手而言,沒有什麼比這一程序更令其無可奈何、灰心喪氣。

姚有志(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原部長、博士生導師)如果仔細研究人民軍隊的作戰行動,程序和結局令人讚歎,而開局則常常使人浮想聯翩。人民軍隊的作戰在開局階段總是顯得那樣出人意料又順暢自然,常常是首戰告捷,隨後很快就能動地將戰役程序匯入自己設想的軌道,向著最終的勝利發展。這種開局,正是毛澤東所努力追求和特別強調的一種作戰指導意境,反映出毛澤東慎戰思想的另一個核心內容,就是慎重初戰。

1936年12月,毛澤東總結紅軍反“圍剿”作戰經驗,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提出了著名的慎重初戰三原則:第一,必須打勝;第二,必須照顧全戰役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