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美國國防部長助理的戴維遜有過這樣的總結:“如果你對毛澤東的一切都記不住;那你只要記住他是一切戰略家中最重實效、最主張批判地接受經驗的一個。”
毛澤東一生與書為伴,一張大木床,書佔去一半。在毛澤東讀過的書中往往留有密密麻麻的批註與評價,他研究歷史,卻從不簡單地因循歷史。他吸收歷史經驗,卻從不簡單地採取拿來主義。
借鑑歷史,總結歷史;再根據現實情況,創造歷史,這就是善讀史書的毛澤東。
五 誘敵深入 後發制人(4)
走進戰場,以誘制敵,然後聚而殲敵,毛澤東一生對誘敵深入的戰法情有獨鍾,運用自如,屢戰屢勝。
毛澤東到了晚年,在一次討論戰略方針的談話中,他談古論今,娓娓道來,更是不無自豪地得出一個結論:“我最近研究歷史,古今中外,凡是誘敵深入的,就把敵人殲滅了;凡是開始打了勝仗,興高采烈,深入敵境,就打敗仗。”
他似乎言猶未盡,又補充了一句:“不讓敵人打些勝仗,嚐到味道,它就不來了。這件事要經常研究才好。”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六 持重待機 戰則必勝(1)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數百萬法西斯軍隊匯成閃擊戰的濁浪,席捲俄羅斯大地。日本此時也蠢蠢欲動,駐紮中國東北的關東軍舉行85萬人大演習。
斯大林給毛澤東發來了一封電報,他要求八路軍以主力擺在長城一線,對關東軍發起進攻,拖住日本關東軍,避免日本與德國對蘇聯兩面夾擊。
毛澤東誠懇答覆說:我們決心“在現在條件下以最大可能幫助蘇聯紅軍的勝利”,但這種幫助應當是從自身條件和可能出發。如果孤注一擲,以弱小的八路軍與強大的日本關東軍決戰,無異於以卵擊石。八路軍對蘇聯紅軍真正的配合,是“戰略的配合,是長期的配合,不是戰役的配合與一時的配合”。
在戰爭指導上,毛澤東從來都不是唯命是從的人,更不是浪漫衝動的人,他的一切決策都建立在精確計算與周密籌劃的基礎之上,該打的時候堅決地打,不該打的時候堅決不打,他所著眼的就是“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持重待機,戰則必勝。
“兵者,國之大事”,“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這是古代兵聖孫子的訓戒。“謀定而後動”、“慎以行師”、“有備無敗”,這是一些近代軍事家的忠告。
毛澤東將之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作戰指導的一個基本準則——慎戰,並將其確定為人民解放軍的十大軍事原則之一:“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
陳力(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紅軍沒有條件與敵人拼消耗,更沒有本錢與敵人拼實力。在某種程度上,紅軍早期的每次作戰,對自身來說都是決定命運的決戰,只許打勝,不許失敗。這看起來非常苛刻,卻是現實。毛澤東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是紅軍指揮員中最早領會到“慎戰”,並做到了“慎戰”的人。
1928年11月25日,毛澤東在他寫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井岡山的鬥爭》中,最早提出了“慎戰”思想:欲求紅軍的擴大,除了根據地等條件外,還須利用正確的戰術,即“不戰則已,戰則必勝”,每戰必有俘獲,以此逐步擴大紅軍。在後來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中,毛澤東一貫堅持這一原則,與誘敵深入的戰法相結合,巧妙予以運用。
1931年4月,國民黨軍集中20萬重兵,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二次“圍剿”。
紅一方面軍全部兵力只有3萬多人。大敵當前,正面應敵或外線出擊,都難以保證作戰的勝利,毛澤東與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在根據地前部的東固地區隱蔽待機。
國民黨軍多路推進,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毛澤東看準了國民黨軍中較弱的王金鈺部,耐心等待戰機出現。3萬紅軍在東固山林中,迫敵而居20天,王金鈺部卻始終不動。
部隊出現了急躁、抱怨情緒,有人把毛澤東的作戰部署稱為“鑽牛角”,求戰呼聲幾乎到了難以遏制的程度。毛澤東卻神態自若,嚴詞拒絕一切性急快打的建議,讓部隊繼續隱蔽待機,死等王金鈺部從富田出動。
3萬紅軍在東固的深山野谷中生生等了25天,終於鑽通了“牛角”,王金鈺部出動了。紅軍憋足了力,如獵豹撲食,突然出擊,在白雲山下乾淨利落地殲滅其1個師又1個旅大部。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