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了確保四川,建立###基地,等待國際局勢變化的方針。

國民黨軍在西南地區的基本防禦部署是:以胡宗南集團固守秦嶺、大巴山防線,阻止解放軍從北面入川;以宋希濂集團守備川東長江沿岸地區,阻止解放軍從東面入川;另以西南軍閥各部把守各重要通道,構成縱深防禦。

姜鐵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國民黨軍的防禦重點在四川北面,而東面鄂川黔邊方向的防禦力量則比較薄弱。毛澤東指出:要消滅胡宗南集團和西南地區的國民黨軍部隊,“非從南面進軍斷其後路不可”。他要求部隊採取“大迂迴動作,插至敵後,先完成包圍,然後再回打的方針”,粉碎國民黨、蔣介石的割據西南夢,堅決不許胡宗南集團退入雲南。

毛澤東勾畫出瞭解放大西南作戰的藍圖:以第一野戰軍第18兵團在賀龍指揮下,佯攻漢中、秦嶺,擺出由秦嶺古道入川的姿態,抓住胡宗南集團;以第二野戰軍主力以突然動作,由湘黔邊地區直插川南、貴州,採取遠距離迂迴動作,封閉四川境內國民黨軍南撤雲南道路;然後兩軍協同,南北夾擊,將國民黨軍主力各個殲滅。

趙一平(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這又是一場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與殲滅白崇禧集團作戰不同的是,進軍大西南作戰的關鍵,是把握好北線第18兵團攻擊的時間。攻擊過早,則暴露總的企圖,使胡宗南集團迅速後撤,會同其他國民黨軍部隊退往雲南。所以,毛澤東明確規定:賀龍部隊進攻胡宗南集團的時間,要和劉鄧佔領黔、渝相配合,待二野進至敘府、瀘州、重慶一線再發起進攻,具體時間由他親自掌握。

為了保證聚殲國民黨軍主力於四川的作戰計劃實現,毛澤東巧妙製造戰略假象。毛澤東命令賀龍率第18兵團,在第二野戰軍主力西進時向秦嶺地區發動區域性攻勢,把國民黨軍的注意力吸引到川北;第二野戰軍機關在西進過程中,劉伯承根據毛澤東指示在群眾大會上講話,大張旗鼓地宣佈要從陝甘入川;第二野戰軍途經華中時,正值衡寶戰役和廣東戰役期間,使國民黨軍誤認為第二野戰軍主力也參加中南地區作戰。

國民黨軍被毛澤東的戰略假象搞得眼花繚亂,猶豫彷徨。就在其決心難下的時候,第二野戰軍主力在北起湖北巴東,南至貴州天柱的數百公里戰線上,突然發起進攻作戰。第3兵團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密切協同,解放鄂西、川東,突破國民黨軍川湘鄂防線;第5兵團疾進貴州,突破國民黨軍黔東防線。隨即兩軍並肩突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入川南。

蔣介石如夢方醒,急令各路部隊收縮後撤,同時令胡宗南集團南撤成都地區。

想跑已經來不及了。劉伯承、鄧小平指揮各路部隊迅速前進,搶佔要點,堵擊逃敵,在南川以北地區殲滅宋希濂集團主力,隨後搶渡長江,解放重慶;賀龍指揮第18兵團對胡宗南集團緊追不捨,並與第二野戰軍主力協同,將國民黨軍在大陸的最後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團聚殲於成都地區。

袁德金(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戰略追擊作戰氣勢如虹,但絕非唯一手段。在毛澤東的戰爭指導中,軍事打擊與政治爭取從來都是融為一體的,在力量處於劣勢的時候如此,在力量佔據壓倒優勢時也是如此。在戰略追擊作戰中,共有126萬國民黨軍放下武器。起義、投誠或接受解放軍改編的部隊,超過解放軍殲敵總數的三分之一,大批城市和地區因此兵不血刃地獲得解放。

從窮追猛打輔以近距離迂迴包圍,到大迂迴、大包圍輔以遠距離奔襲追擊,再加上政治爭取的解決方法,毛澤東確定的人民解放軍戰略追擊作戰方針匯成了一股摧枯拉朽的狂飆,席捲千軍。蔣介石劃江而治和偏安一隅的最後夢想徹底破滅,在成都解放的前夕,匆忙登上飛機,悽悽然地離開了大陸。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十九 因敵施策 橫掃殘敵(4)

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禮炮聲中登上天安門城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歷史記錄下這一過程。沙場較量22年,曾經佔盡優勢的蔣介石徹底地輸了,幾乎輸得一乾二淨。而毛澤東贏了,贏得了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贏得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二十 彪炳史冊 澤被千秋(1)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懷仁堂燈火通明。毛澤東親自頒發命令,向朱德等人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設有中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