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計劃在結束國有化之前,完成全部萬億不良資產的轉移。
(2)政府注入萬億日元,以交換萬億的不良資產,同時核銷所有賬面股東權益。
1999年2月,以美國Ripplewood集團為主的國際財團共同投資組建LTCB合夥公司。
LTCB合夥公司與LTCB、RCC和DIC簽訂股權出售協議。根據協議,LTCB合夥公司出資10億日元收購所有現有的約24億股普通股,1 200億日元購買3億股新發行的普通股,每股定價400日元,加權平均收購價約每股45日元。DIC繼續持有7 450萬股A類優先股。同時,日本政府透過RCC出資2 400億日元,以每股400日元的價格購買6億股新發行的B類優先股。這些優先股可以在未來轉換為普通股。
政府參股控股商業銀行治理的國際經驗與啟示(6)
交易完成後的股權結構如圖7所示。
圖7 交易完成後的股權結構
作為獲得政府新注資的條件,LTCB必須提交併實施振興計劃,並定期向金融重組委員會報告進展情況。上述交易完成後,LTCB更名為新生銀行。
在國際投資財團的管理下,新生銀行繼續完善公司的管理。
新生銀行首先改組了公司組織結構,改善了公司治理結構。新的銀行組織結構如圖8所示。
同時加大改革薪酬制度的力度,具體如下:
1.僱員收入一般由基本工資、獎金和股票三部分組成。
2.股票激勵計劃。
圖8 新生銀行新的銀行組織結構
(1)僱員可以設立公司股票賬戶,用於投資公司的股票。
(2)每月從工資中扣除5萬日元轉入賬戶,從市場上以市場價格購買公司股票,作為激勵,公司免費提供額外5%的股票。
(3)僱員可以隨時出售賬戶內超過1 000股以外的股票並提現。
(4)公司計劃將部分公開發行上市的股票出售給員工股票賬戶。
3.股票期權計劃正在制定之中,中國證監會曾計劃在2005年12月31日之前推出《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規範意見》。
經過幾年的努力,新生銀行資產質量得到改善,經營狀況也不斷好轉,如表7所示。
表7 財務狀況的改善
2001 2002 2003
淨利潤(億日元) 354 612 530
股東權益(億日元) 5 828 6 235 6 798
總資產(億日元) 94 857 80 696 67 069
資本充足率(%)
核心資本充足率(%) NA
資產回報率(%)
資本回報率(%)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2004年2月19日,新生銀行透過國內和國際機構投資者配售,重新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價每股525日元,全部為LTCB合夥公司的財團投資人出售老股兌現,發股總股數億股,總融資額2 300億日元,超額認購倍數達23倍,上市當日股價上漲58%,收盤報827日元。
日本長期信貸銀行從壞賬累累瀕臨倒閉到蛻變為新生銀行,是日本政府金融重組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案例,而投資者也最終從該項投資專案中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回報,如圖9和圖10所示。
圖9 億股透過IPO套現實現52%的內部回報率
資料來源:新生銀行招股書
圖10 剩餘億股還有更大的升值空間
資料來源:新生銀行招股書
市場化的管理體制
新加坡政府透過淡馬錫投資公司和MND控股公司間接持有新加坡發展銀行27%的股權,如圖11所示。
圖11 新加坡政府持有新加坡發展銀行27%的股份
資料來源:2002年公司年報
表8為新加坡發展銀行的前十大股東。
表8 前十大股東
排 名 機 構 持股數(百萬股) 佔百分比(%)
1 DBS信託公司*
2 Raffle信託公司
3 MND控股公司
4 淡馬錫投資公司
5 滙豐新加坡信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