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的名牌大廠,都被揭露出在奶製品中摻加三聚氰胺。
但最終的處罰還是遵循了“槍打出頭鳥”和“法不責眾”的潛規則,最先曝光、摻毒最多、導致嬰兒死亡的三鹿董事長被刑事拘留,而其他各家擊穿法律底線的奶製品廠家,卻沒有受到法律的嚴懲。
如此一來,法律這條底線的權威性何在?這種處罰,是否在鼓勵更多的廠家更加激烈地向法律競底呢?這確實是值得人們深思的。
2。道德底線
道德底線在中國並不陌生,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良心”,中國人愛說“憑良心做事”,指的就是做事情不可逾越道德底線。 。 想看書來
第二章三、底線型別(2)
道德是一定時期一個社會的行為規範和善惡標準,它的特點是與時俱進。儒家曾教導人們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現代的中國,雖然推崇儒學,卻摒棄了這條道德。
道德雖然隨時間變化,但有一條相對穩定的底線。
挑戰道德底線,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昧著良心幹事,對一個有廉恥之心的正常人,通常會有做賊心虛的感覺。站在道德的懸崖邊,也如同站在真實的懸崖邊那樣,讓人心驚肉跳。
但即使如此,仍然有些膽大妄為的競底者,通常能用名利等富有誘惑力的目標,說服自己和他人,背離道德的底線。
案例:牛根生的道德底線
如果沒有毒奶粉事件,牛根生原本不配進入本書的案例,因為他經營的蒙牛乳業,並沒有多少特別創新、典型的競底技術。但由於毒奶粉事件反映出牛根生這個人的道德底線,因此,特設案例進行研究。
牛根生向來以中國企業家中的道德楷模著稱,他信奉“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他的另外幾套著名論點是: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寧可為真話負罪,決不為假話開脫。”
……
顯然,單從這些口號來分析,牛根生儼然是一位重德勝於重才,特別強調講真話的企業家,像他這樣的人,在當今中國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因為絕大多數的中國老闆,講道德、講真話,主要是為講金錢服務的。
對於質量,牛根生也是極其重視的,他也有幾套漂亮的口號:
“產品就是人品,質量就是生命。”
“沒有質量,一切都是負數。”
……
但事實又如何呢?
2008年9月12日,三鹿集團被曝光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導致大量嬰幼兒患腎結石,並有數例死亡。三鹿將責任推到奶農身上,引起民眾的強烈質疑。
作為奶製品行業的風雲人物,牛根生對此事一反以往的“評論家”常態,他未做任何表態,很奇怪。
9月16日,中央電視臺公佈,蒙牛、伊利、光明等22家企業的乳製品中,也檢測出三聚氰胺。民眾譁然!
原來蒙牛的奶粉裡也有毒!
牛根生的危機公關顯然早有準備,9月17日,他迅速丟擲一篇長文,這篇文章如牛根生平日的話語那樣,鏗鏘有力,辭藻非常華麗漂亮。但在這篇長長的宏文中,牛根生完全沒有明確說:他真的不知道蒙牛產品中新增了三聚氰胺。
不過,他全力向外界暗示:我確實不知道蒙牛的產品中含有三聚氰胺。
那麼在事發之前,牛根生到底知不知道蒙牛的產品中含有三聚氰胺呢?他為什麼不敢直說自己不知道呢?這真是個謎。
接著,牛根生在他的宏文中,用一大堆漂亮的辭藻轟轟烈烈地宣佈,他和蒙牛為了承擔責任,“做好了不惜一切代價的準備”,但他卻沒有提一個字,該如何去清查、追究蒙牛產品是如何被新增了三聚氰胺的。
奇怪,被冤枉的人,難道不想洗清自己身上的冤枉?!
此時,民眾們雖然認為:廣大奶農都知道了新增三聚氰胺的秘訣,而作為蒙牛的董事長卻毫不知情,實在無法理解。但他們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也只能停留在懷疑階段。
直到9月19日,謎底才被揭開。這天,蒙牛在面對香港媒體的新聞釋出會上,恬不知恥地向香港人獻媚: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二章三、底線型別(3)
“我們發到香港的產品和出口的產品是一樣的,保證比內地的產品質量更好、更安全。”
確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