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功地舉辦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博覽會——西湖博覽會。

西湖博覽會於1929年6月6日在杭州召開,宗旨是提倡國貨,獎勵實業,振興文化。規模之大,把大半個西湖都當做了會場,包括斷橋、孤山、嶽王廟、北山、寶石山麓以及葛嶺沿湖地區,周長達4公里,面積約5平方公里,佈滿了博覽會的各種展館。內設革命紀念館、博物館、農業館、教育館、衛生館、絲綢館、工業館,還有特種陳列所、參考陳列所、鐵路陳列室、航空陳列處、電信陳列室等等。展館、展廳、展室和商店有上百個,參展展品1476萬件,展品來自全國各個省市,為了便於比較,還展示了少數外國商品。一時中外嘉賓,南北商賈,長衫禮帽,大攤小販,雲集西子湖畔,熱熱鬧鬧地辦了4個月的展銷,參觀人數達2000餘萬,參觀洽談商務的海內外代表團有1000多個(海外商團有美國華僑參觀團、美國記者團、日本考察團、教育代表團、英國商務考察團、朝鮮商務考察團、萬隆考察團等等),總收入約萬元……萬頭攢動,盛況空前,震驚中外,大大推動了地方商貿和實業的發展。這些,歷史已早有定論。

7。張靜江十萬元大搞基本建設(4)

論規模和氣魄,這個博覽會的確很符合張靜江的一貫風格。他是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史無前例。他擔任了這次博覽會的主席。人家當主席喜歡掛掛名就行了,而他幹任何事情都是不來虛頭的,而是事無鉅細,都要真槍實彈地實幹。為此,他的確費了不少心思,從展館的設定,到展品的選定,場地的搭建,獎項的評定,以及展區內的交通和抽獎的細則等等,他都要親自過問。

舉辦這麼一個超大型的博覽會,籌備委員會的官員們還挺有詩意,決定要徵集一個會歌,到時候在會場上播放,造造聲勢,於是發出徵###歌啟事,一時應徵者無數。但是主席大人和籌備委員們文學水平甚高,全都看不上眼,一時選不出與這次盛會相稱的會歌。最後來了一位大手筆,總算解決了問題。他就是南京中央大學的文學系教授,大詞曲家吳瞿安先生。歌詞寫道:“薰風吹暖水雲鄉,貨殖盡登場。南金東箭西湖寶,齊點綴,錦繡錢塘。喧動六朝車馬,欣看萬里梯航,明湖此夕發華光。人物果豐穰。吳山還我中原地,同消受,桂子荷香。奏遍魚龍曼衍,原來根本農桑。”12

張靜江一看:“太好了!”有詩意,有意境,有理想,把杭州這個人間天堂的特點寫出來了,也能緊扣博覽會的主題,“貨殖”“梯航”“農桑”都提到了,真是難得的好歌詞,令人鼓舞!於是主席大人也來了個詩意大發,立馬親批條子:“送稿酬一千元!”那時候,一個銀行職員的月工資不過三四十元,一個大銀行經理的月收入,不過500元。一個二三十口人吃飯的大家庭,月開支300元也足夠了。一首會歌竟開出如此高的稿酬,可知這個博覽會在張主席心目中的地位。吳瞿安教授人在南京,張主席就派專人攜款送去,留下了禮賢下士的佳話。當時上海的小報刊出此事,還頗有醋意地說:這首會歌僅有76個字,計算下來,每個字的稿酬是元,大概是自古以來最高的稿酬了吧!13

這次為期四個月的西湖博覽會,最直接受益的恐怕還是杭州市民,他們眼界大開——第一次近距離地看到了飛機,不僅看到了航空表演,還能走到飛機這個龐然大物身邊拍照;第一次看到了如此盛大的焰火;第一次認識了動物園裡的動物;第一次見識了十萬大洋的抽獎;第一次見識了來自天南海北的那麼多商品……杭州人是有福氣的,因為他們有這樣一位不同凡響的省長。

直到現在,杭州人只要一提起張靜江,就會談起那次轟動中外的西湖博覽會。

8。銀行界和藏書界的雙棲明星張芹伯(1)

六年創辦了三家銀行

張芹伯(譜名乃熊 ;1890~1945)是張氏南號的長房長孫,張石銘的大兒子,一位謙和、內向的學者和銀行家,在大家族中很有威望。

作為長子,按照傳統大家族的慣例,其父去世以後,他繼承了比他的弟弟更多的遺產。經濟是基礎,在一個用經濟實力來衡量一個人的功過成敗的社會里,他必須在家族的實業上做出業績,在經濟上立於不敗之地。基於種種考慮,他在打理上輩人留下來的房地產和典當的同時,也在上海灘炙手可熱的金融界一展身手。

張家後人談起這位老人,總以“老夫子”、“書呆子”、“好話(音WU)頭”、“老好人”論之。其實不然,他有他筋骨裡的東西,“該出手時才出手”——他在上海和天津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