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部分

軍遠征九州,只好以黑田如水(孝高)為中國方面的監察,統領毛利輝元、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等軍,以仙石權兵衛秀久為四國方面的監察,統領長宗我部元親、十河存保等軍,用這兩路外樣兵馬前往增援大友氏。

中國諸軍在筑後地區與島津軍激戰,四國諸軍則進駐大友氏的本處豐後。大友吉統一看援軍來到,腰桿立刻硬了,不遵守豐臣秀吉要他固守以等待諸路兵馬合流的命令,匆匆出兵豐前。島津義久在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刻命令各路人馬一齊向豐後進軍,希圖趁聯軍立足未穩之機,一舉端下大友氏的老巢。

十一月二十五日,島津家久率兩千五百兵馬進攻豐後丹生島城。丹生島是四面環水的堅城,在此隱居的大友宗麟又在城樓上配置了被稱為“國崩”的大炮,島津軍在大炮面前傷亡慘重,被迫退卻,繞路殺往大友氏本城府內。十二月初,島津家久又包圍了鶴賀城。

大友吉統聽說豐前老家遇險,匆忙從豐前趕了回來,隨即會合四國聯軍救援鶴賀城,與島津家久所部隔戶次川對峙。島津軍兵力較弱,向後退卻,引誘聯軍渡河決戰,雖然長宗我部元親一力諫阻,監察仙石秀久卻認為他是奉關白之令,銜王命出師,若不渡河,將會示弱於敵。於是聯軍陸續渡過戶次川,與島津軍展開決戰。

十二月十二日晨,戰鬥打響。聯軍前鋒乃是仙石秀久所統率的淡路軍,戰鬥力不強,很快就被島津氏大將新納忠元攻破,忠元甚至一直殺到仙石秀久面前,秀久被迫後退。長宗我部元親及其子信親急率第二陣土佐兵補上缺口,攔住了新納忠元的去路。土佐兵本是悍斗的勁旅,此戰碰上同樣勇猛頑強的島津武士,雙方殺了個難解難分。

第一天戰罷,島津軍因為數量不足,吃了點小虧,陣線向後退縮,島津家久將計就計,於十三日晨再度交鋒後,佯裝敗走,再次使出了“釣野伏”戰術。土佐軍不知是計,猛追退卻的新納忠元所部,結果被島津氏將領伊集院忠棟率軍從側翼插入,將其前後切斷。聯軍就此遭到痛擊,土佐武士傷亡七百餘人,長宗我部信親、十河存保等將先後戰死,仙石秀久竟然一路逃離九州,逃回本領淡路島上。大友義統也只得放棄本城府內,逃入了豐前的龍王城。

敗報傳來,豐臣秀吉異常惱怒,立刻剝奪了仙石秀久的淡路封地。然而就當四國聯軍在九州慘敗的時候,秀吉對東方的外交策略卻終於起到了作用,他以讓母親太政所探望出嫁的女兒為藉口,把母親送去德川家當人質,終於換得了德川家康上洛謁見。於是次年(1587年)三月,新近獲賜豐臣家名的秀吉親自離開大坂城,統合麾下兵馬進攻九州。雖然秀吉是名義上的總大將,但他並沒有蒞臨第一線戰場,真正的前線指揮者仍是四國征伐時的主將,也即其弟豐臣秀長。

因為豐臣秀吉出身寒微,沒有譜代家臣,因此對這個唯一的弟弟秀長寄予了厚望,把麾下近二十萬大軍全部交到秀長手裡。秀長果然不負兄長所託,指揮兵馬快速挺進,島津軍在數量佔壓倒性的敵軍面前,更在秀長無隙可趁的部署面前,終於被迫從北九州後退了。他們在日向國中東部的高城附近構築起牢固的防線,以抵抗洶湧而來的豐臣大軍。

四月六日,豐臣秀長率軍包圍了高城,高城守將還是那個在耳川合戰中立過大功的山田有信,他組織了一支敢死隊,數度夜襲豐臣秀長本陣所在地根城坂砦。到了四月十七日,豐臣方大將宮部繼潤利用大量鐵砲的優勢,終於將這支敢死隊殲滅,據說殺死了八百餘人。於是翌日,豐臣秀長下達了總攻高城的命令。

作為一座堅固的城塞,高城附近當然配備了很多砦子以拱衛城堡,這些砦子裡大多配有鐵砲手,豐臣軍才一發動攻擊,立刻硝煙騰起,銃彈橫飛。然而島津氏僻處西海,經濟實力當然無法與控制了大半個日本國的豐臣氏相比,豐臣秀長以極大數量的鐵砲與島津兵對射,很快就將敵人壓倒,進而攻克了高城。

高城的失陷,使得島津氏在日向方面屏障盡失,於是家中氣氛變得極為悲觀,再戰必亡、不如和議的輿論一時甚囂塵上,島津義久最終不得不直面現實,向豐臣政權遞交了降書。這是天正十五年(1587年)五月的事情,就在當月,大友宗麟終於安然地辭別人世,享年五十八歲。

切支丹和切支丹大名

十六世紀初,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首先遠航到遠東地區的是葡萄牙人,然後是西班牙人,以及英、法、荷蘭人。1511年,葡萄牙人佔領了馬六甲,隨即在東南亞大肆擴充套件勢力,1553年甚至北上強佔了中國的澳門。就在這種背景下,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