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部分

●信長上洛

織田信長親率大軍上洛,從美濃國的岐阜城出發向東,首先要經過近江國,然後才能來到京都所在的山城國。室町幕府時代,近江國設定有兩個守護,南部是源氏名門佐佐木家的嫡流六角氏,北部則是佐佐木氏的庶家京極氏。不過到了戰國中期,近江已經四分天下了。

近江國中心部位有一片浩瀚的內陸湖,是為琵琶湖,琵琶湖把整個近江國劃分為湖東、湖西、湖南和湖北四個區域。其中湖南歸屬守護六角氏,湖西最大勢力則是佐佐木氏的另外一個庶家朽木氏,湖東和湖北由京極氏的被官淺井氏下剋上佔據,此外,最南部的甲賀郡國人林立,自成體系——甲賀,也是當時忍者集團的一個重要據點。

六角氏在六角定賴為當主的時代修築了名城觀音寺,開始邁入戰國大名的行列,並將江北的淺井氏也籠入麾下。定賴傳子義賢(承禎),義賢傳子義治,六角義治制定了戰國大名分國法《六角氏式目》,也算是中平之主。

織田信長上洛,最近捷的路徑就是透過六角氏的領地,然而六角義賢父子與三好、松永氏交好,當初還發兵攻打過足利義昭,因此信長準備武力攻取觀音寺城,也算是給畿內諸侯樹立一個榜樣——敢於阻擋他前進道路的,只有滅亡一途!為了進攻六角氏,信長決定拉攏江北的淺井氏。

淺井氏的來源,傳說出自貴族三條公綱。嘉吉年間,公綱得罪了幕府實權派京極氏,被迫蟄居於近江淺井郡丁野村,並在此地生下一個兒子。後來其子出仕京極氏,就起名為淺井重政——是為三條公綱落胤說。不過這種說法很不可靠,因為淺井這個苗字早在嘉吉年以前就在當地鍾銘上出現過了。

戰國時代,完成下剋上格局,代替京極氏割據江北的是淺井亮政,亮政死後傳子久政,久政一度臣服於江南的六角氏,生下嫡長子也得拜六角義賢一字,取名為淺井賢政。作為戰國大名來說,淺井氏的一元化管理並不完善,家族的政治結構採取“重臣合議制”,磯野、海北等重臣兼麾下有力豪族商量定了的事情,連家主也往往無法違拗。對於淺井久政的臣服六角氏政策,重臣們一致表示反對,主張聯合北方越前國的朝倉氏以抗拒六角氏,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呼聲中,淺井久政被迫下臺隱居,讓位給兒子賢政。

淺井賢政繼位以後,立刻與六角義賢決裂,甚至剔除了自己名字中的“賢”字,改名為淺井長政。永祿三年(1560年),也就是織田信長桶狹間大破今川義元的同一年,淺井長政也在野良田合戰中重創六角氏,聲名鵲起,並且維護了家族的獨立地位。於是織田信長為了開啟西進的通路,就把妹妹市姬嫁給了淺井長政,兩家結為姻親。

傳說市姬是一位絕色美人,而淺井長政不但勇猛善戰,也是天下知名的美男子,這段婚姻從表面上看來,真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然而夫婦二人雖然舉案齊眉,淺井氏諸多重臣卻對此並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織田氏不過是一個來自鄉下的暴發戶,兩家聯姻,對淺井家可並無好處。這段婚姻的締結是在足利義昭來到美濃之前,可見即便沒有義昭這件法寶,織田信長也遲早都會上洛去奪取天下的。

永祿十一年(1568年)九月,織田信長整備大軍西進,聯合淺井氏進攻六角氏本城觀音寺。因為包括日野江城主蒲生賢秀在內的江南豪族紛紛倒戈,投靠織田氏,織田軍勢如破竹,很快觀音寺城就被攻克,六角義賢、義治父子倉惶逃往南方的伊賀國。

佔據南近江以後,織田信長繼續向西,很快就攻入山城國。此時佔據京都的乃是三好氏一門的“三好三人眾”,他們不敢抵抗濃、尾、江三國聯軍,被迫撤出洛中,向西躥逃到攝津、贊岐等地。“幕府執權”松永久秀說服三好氏家督三好義繼出降,於是織田信長風風光光地進入京都,隨即就上奏朝廷,擁立足利義昭為新的幕府將軍,將其暫時安置在京都的本國寺裡。義昭對信長感激涕零,十月二十八日,他宴請信長觀看日本傳統藝能——能樂,席間希望信長就任幕府管領一職,在遭到婉拒後,乾脆說:“我封大人為副將軍,如何?”

副將軍作為正式職銜,是從來也不曾存在過的,但無論是副將軍,還是幕府管領,足利義昭的動機都很明顯,要將織田信長完全納入幕府管理體系,成為自己恢復室町榮光的左右臂膀。信長對此心知肚明,但他的志向是奪取天下,而不是幫助室町幕府再興,義昭只是自己的工具,怎可以一躍成為自己名正言順的上司呢?因此,他也推辭了副將軍的職銜,並很快離開京都,迴歸岐阜城。

●伊勢平定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