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判,提出三項條款:一,日軍立刻撤出朝鮮全境,甚至撤出對馬島;二、只冊封而不準求貢;三,日本、朝鮮從此修好,互不侵犯。如果換了別人,沈惟敬的西洋鏡立刻就要拆穿,但內藤如安秉持著家主小西行長教授的原則,一概點頭,全盤答應下來。

十二月二十九日,萬曆皇帝下旨,派李宗城為正使,楊方亨為副使,前往日本,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內藤如安請求封豐臣秀次為都督關白(此時秀吉已將關白之位讓給養子秀次),封小西行長、宇喜多秀家、增田長盛、石田三成、大谷吉隆等人為都督,這種惠而不費的事情,明朝都一一答應了。內藤如安唯獨沒提加藤清正、鍋島直茂等人的名字,日軍內部的派系之爭由此可見一斑。

第二年是萬曆二十三年,日本文祿四年(1595年),正月三十日,明朝冊封使團從北京出發,四月二十七日到達朝鮮京城,隨後南下釜山。小西行長看內藤如安一切搞定,大為興奮,於是請求豐臣秀吉下達回國命令,想要把撤兵變成既成事實。秀吉一開始欣然同意,但隨後又有所猶豫,下令諸將暫緩撤兵,小西行長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這時候又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次年(1596年)四月,明朝冊封正史李宗城因為貪淫女色,遭到日本人的驅逐,悽悽惶惶從釜山跑出來,逃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