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這時候又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次年(1596年)四月,明朝冊封正史李宗城因為貪淫女色,遭到日本人的驅逐,悽悽惶惶從釜山跑出來,逃回京城,隨即就被明廷下詔捕拿入獄,於是小西行長只好陪同副使楊方亨迴歸日本。此時秀吉早就離開了九州的名護屋,並且大坂城也不呆了,他在京都附近開始營建更為豪華的伏見城。六月,沈惟敬在伏見城見到了秀吉,秀吉本想在伏見城會見明使,但因為畿內地區地震頻繁,所以最終還是敲定了大坂城。

九月一日,以毛利輝元為嚮導,引領楊方亨等一行人來到大坂城接見所。日本諸將四十人列座觀禮,楊方亨、沈惟敬等人捧著金印、詔書站立。等到豐臣秀吉穿戴著明朝送去的冊封衣冠,滿臉笑容地出現的時候,沈惟敬竟然跪拜在地,使隨員們無不感到憤慨。冊封秀吉為日本國王的典禮順利完成了,秀吉還盛宴款待了來使,在他想來,我答應做你大明王朝屬下的日本國王,用這個空頭銜換來朝鮮一半疆土,就此面子裡子都有了,也可對出征諸侯有個交代,真是事事稱心如意。

然而西洋鏡終究是要拆穿的,明使手捧詔書,以中文宣讀,日本人根本就聽不懂,而就算兩國文字基本相通,那些深奧的句子,也不是豐臣秀吉這種武人所能夠理解的。等到第二天,秀吉讓僧人承兌以日語宣讀詔書,並且加以解說,雖然小西行長事先關照承兌要改動一些句子,但承兌倉促間無法完成如此繁難之事,還是原樣照讀了。

秀吉聽到詔書中全然不提割讓朝鮮一半領土和派朝鮮王子赴日為質等問題,不禁勃然大怒,於是下令驅逐明使,再伐朝鮮。這一年是日本的慶長元年,侵朝戰爭開始了第二個階段,稱為“慶長之役”。

小西行長分辯說是明朝違約,不幹自己的事情,終於逃過了制裁,卻被豐臣秀吉再度扔回朝鮮戰場。至於那位胡作非為的沈惟敬先生,他逃回朝鮮後還假造了一道豐臣秀吉的謝恩表章,派人送回北京。然而花樣不可一玩再玩,西洋鏡終於被拆穿了,萬曆皇帝大怒,先把主和的兵部尚書石星下了大牢(最後死於獄中),然後傳令駐朝明軍捕拿沈惟敬,就地正法。

其實這個時候,豐臣政權的內部鬥爭已經愈演愈烈,豐臣秀吉得不到一點實利是斷然不肯從朝鮮撤兵的,因為他已經威信掃地了……

●茶人之死

豐臣秀吉的侵朝戰爭,給朝鮮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而日本人也沒能從中得到絲毫益處。被驅趕上前線的武士們陷身在朝鮮這個大泥沼中,缺衣少糧,而又必須成天提防朝鮮義軍的襲擊;留在後方的百姓、町人則被迫繳納高額貢賦,擔當勞役以支撐不義的並且看不到前途的戰爭繼續打下去。當前線戰事明顯不利於己以後,連秀吉本人也開始悲觀喪氣,為了散心,他的生活更為奢靡腐化,放著好好的大坂城不呆,還要修建更為宏偉的伏見城,就是一個例證。

就在“文祿之役”爆發的前一年,也即天正十九年(1591年)元月,豐臣政權的最大棟樑、秀吉的弟弟豐臣秀長病逝了。秀長是豐臣政權的核心人物,他是著名的內政家,並且擁有很強的統合能力,在年輕的譜代眾和老奸巨猾的外樣中間一直扮演著調停人的角色。秀長去世以後,石田三成等秀吉親信與德川家康等有力大名間的矛盾益發突出,並且逐漸邁向不可調和的深淵。

豐臣秀吉在他最後的統治期間,先後殺死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死亡,給他的政權造成了難以彌補的裂痕,同時也使他的威信遭到極大損害——一個是茶道宗師千宗易,還有一個是他的養嗣子豐臣秀次。

千宗易本是堺的豪商,師從武野紹鷗學習茶道,號拋筌齋、利休居士。天正十一年(1583年),也就是本能寺之變的次年,宗易被豐臣秀吉聘請為家中茶頭,負責茶事。在當時,茶道並不僅僅是一門藝術,因為很多知名武將都醉心於茶道,所以茶人也經常會扮演外交使節的角色。千宗易成為豐臣家的茶頭,也就等同於他進入了豐臣政權的統治核心,對秀吉協調與朝廷、大名乃至於豪商們的關係,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然而號稱“天下第一茶人”的千宗易,最終卻被秀吉勒令自殺。這件事發生在天正十九年(1591年)的二月份,也就是豐臣秀長去世後的翌月。事實上,秀吉和宗易的和睦關係早就破裂了,當可以保護宗易的最後一道牆垣秀長倒塌後,宗易也就終於無可避免地迎來了他的死期。

從表面上來看,有兩件事促成了千宗易的死亡。首先是大德寺山門事件,天正十七年(1589年),宗易資助修建了大德寺山門的金毛閣,大德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