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住持古溪宗陳感念其恩,就在閣上安置了宗易木像,此事引起了豐臣秀吉的嫉恨。另外一件事據說是因為宗易倒賣茶器,他早已出家為僧,如此貪圖財富的惡性使秀吉異常憤怒。當然,這些都不過藉口和導火索而已,宗易與秀吉在茶道方面的認知全然不同,才是導致兩人反目的重要原因。

千宗易開創了“千家流”的茶道流派,他主張“幽、寂”的茶道精髓,崇尚古樸簡約。相反的,豐臣秀吉則追求奢華絢麗的風格,天正十三年(1585年),秀吉開放了自己苦心設計的“黃金茶室”,這座茶室規模很小,這點可以說和宗易所追求的風格是相通的,然而茶室及其中佈置的各種器物都由黃金鑄造,並且可以拆卸運輸,造價昂貴,恐怕除了天下人秀吉外誰都無法仿效,這卻是使宗易瞠目結舌,並且大搖其頭的。

在茶道方面的理念不同,其實正體現了千宗易和豐臣秀吉兩人對世間的認知,以及對自身定位的不同。在宗易看來,茶道是超脫了世俗的、直指人心的藝術,更是支撐宇宙間的大道的體現,古樸簡約,正是大道所規定的社會道德規範。而在秀吉看來,茶道是顯示他所開創的太平盛世的工具,也是他個人權威的體現,宗易的茶道理論勢必將超凡的藝術凌駕於世俗權威之上,勢必導致天意掌握在藝術家們手中而不是掌握在統治者手中的社會認同。

大德寺山門金毛閣的塑像,本身就是千宗易茶道思想的體現。這座木像所描繪的宗易的外貌,是安祥而平和的,他穿著木屐,柱著柺杖,有如儒家思想中的“玄聖”,有如道家傳說中的“真人”,是完全超脫於世俗之外更脫離於世俗統治者所管轄的道德的代表。如果不是因為如此,掌握天下的豐臣秀吉為何會對一座茶人的塑像感到如此嫉恨和惱怒呢?

千宗易並不僅僅在茶道思想,更根本的是在社會道德教化上與豐臣秀吉背道而馳,他與反對侵略戰爭的蒲生賦秀等人站在同一立場上,甚至還預言侵朝戰爭必將失敗,這更使豐臣秀吉忍無可忍。豐臣秀吉原本繼承了織田信長在近畿的勢力,對於近畿最大的貿易港口堺依賴甚深,等到他以九州為基地圖謀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時候,逐漸傾向於利用北九州地區尤其是博多的豪商們,而把堺拋到了腦後。天正十五年(1587年),秀吉在征伐九州的過程中於箱崎召開了盛大的茶會,主要邀請了博多的豪商神谷宗湛和島井宗室等人——對比千宗易“幽、寂”的茶道,神谷和島井等人的茶道要溫和得多,與秀吉的茶道並不那麼格格不入。

天正十七年(1589年)四月,曾經繼千宗易成為豐臣家茶頭的、宗易最有天分的弟子山上宗二,因為屢屢忤逆豐臣秀吉,在小田原之陣中被秀吉處死了,這件事給宗易的刺激是很大的。宗二為人執拗,他更明確地認識到,並且著意體現藝術家是無冕之王,不應屈從於世俗統治者,因此才會被殺。可以說,正是宗易本人的思想教匯出了宗二,也導致了宗二的死亡。

就這樣,山上宗二被殺後才過了不到兩年,豐臣秀吉就以大德寺山門事件和倒賣茶器為名,於天正十九年(1591年)二月十三日,下令將千宗易幽禁在堺,並於二十五日將他召回京都,勒令自殺。宗易本是商人出身,商人總是要賺錢的,況且茶人養家之道,本就是鑑定和出售茶器,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吧。

二月二十八日,千宗易在聚樂第葭屋町的邸宅切腹自盡,死前留下一偈:“人世七十,力圍希咄,吾之寶劍,佛祖共殺。”

●關白秀次的被殺

相比千宗易之死來說,豐臣秀次的死亡其實更具有悲劇性,並且對豐臣政權的損害更深。秀次本是豐臣秀吉的姐姐瑞龍院日秀之子,是秀吉的親外甥。秀吉出身寒微,所以一般認為他的姐姐嫁給了一個農民,然而既然咱們已經分析過秀吉也並非普通農民出身,那麼他的姐夫起碼該是個低階的鄉下武士吧。總之,因為瑞龍院早死,秀吉就把外甥領過來自己撫養,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秀次與其說是秀吉的親戚,倒不如說是被親舅舅頻繁耍弄的一件政治道具。

當豐臣秀吉還在織田信長麾下為將的時候,他跟隨信長鏖戰江州,對抗淺井氏和北面的朝倉氏。為了立功,秀吉前往拉攏原屬淺井氏的豪族宮部繼潤,為了證明自己的誠意,就把親外甥送去宮部家做了養子兼人質——那是元龜二年(1571年)間的事情,這可憐的孩子年僅三歲。

等到豐臣秀吉繼承織田信長的事業,掌控了天下,宮部繼潤就把小人質送了回來。當時秀吉還沒有獲賜“豐臣”姓,為了抬高自己家族的地位,就首先要為那些窮親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