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氏本來就因在父喪和患病時被幕府提勒到前線而憋了一肚子的火,現在見進退無路,索性橫下一條心,於四月二十七日在八幡神宮前宣佈起義,並向全國的源氏發出檄文,要求聯合倒幕。

五月七日,千種忠顯、赤松則村、足利高氏等人合兵一處,據稱將近十萬大軍,從三個方向對京都發起了猛攻。六波羅探題分兵六萬迎擊,全軍覆沒,北條仲時、時益等人挾裹著光嚴天皇及皇族向鎌倉方向逃跑,但在近江國內被追兵趕上,南探題北條時益在守山戰死,北探題北條仲時在番場自殺,可憐的光嚴天皇等人均被擒獲。正在圍攻千早城的幕府軍在得知六波羅探題陷落的訊息後解圍退走,楠木正成的部隊也終於衝下金剛山,全面轉入反攻。

畿內風雲變幻,瞬間易主,關東地區也猛然躥起烈火——五月八日,足利高氏的同族新田義貞、脅屋義助兄弟在上野生品名神神社前舉兵。由於義貞奉高氏之子、四歲的千壽王〔後來的足利義詮〕為首領,甲斐、信濃、上野、下野、上總、常陸、武藏等地的源氏陸續引兵來合,浩浩蕩蕩向鎌倉挺進。

五月十日,幕府軍大將金澤貞將、櫻田貞國的統帶下,於武藏的入間川迎擊新田義貞所部。由於全國形勢都對北條氏執權不利,幕府軍士氣渙散,稍一接觸就潰不成軍。十五日,在武藏的分倍河原,兩軍再次展開大戰,幕府軍也再度失敗,主力至此喪失殆盡。於是新田義貞將部隊分成三個集團:右翼大館氏明向極樂寺方向進發,左翼堀口貞滿向洲崎與巨福坂方向進發,義貞自己和兄弟義助為中央軍向化妝坂方向進發,合圍鎌倉。十八日早晨辰時,與北條氏的最後決戰終於打響了。

據說北條的武士們在最後關頭打得非常英勇——雖然這已經無補於大局了——其中洲崎方向的抵抗最為慘烈,堀口貞滿進行了六十五次艱苦的突擊戰,最後幕府執權北條守時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與全體士兵集體自殺,洲崎才被攻克。極樂寺方向的大館氏明甚至被敵將大佛貞直殺傷,右翼軍幾乎崩潰,新田義貞在得知訊息後,親率主力向大佛貞直後退的片瀨、腰越方向殺去,將其擊敗。

眼看大勢已去,幕府前執權北條高時在四面楚歌的絕望中燒燬了官邸,然後帶著北條一族八百七十人在東勝寺集體自殺,許多深受北條氏恩典的武士也紛紛自殺殉主——高時這一年只有三十一歲。

新田義貞的關東大軍在北條一族滅亡的當天,也就是二十二日進入了鎌倉城。末代將軍守邦親王被廢黜,自源賴朝開幕以來歷經了一百四十二年風雨的鎌倉幕府至此拉下幕布。

●建武中興

元弘三年〔1333年〕五月二十二日,千種、赤松、足利等將領聯名奏請後醍醐天皇御駕迴歸京都主持政務。二十五日,後醍醐天皇在進京的途中,下詔宣佈廢除光嚴天皇。三十日,赤松則村父子率領一門郎黨五百人在攝津的兵庫迎接了御駕,六月二日,在攝津地區活動的楠木正成率其部下七千人於路拜接。後醍醐天皇將正成召到御駕前,感慨萬分地說:“今日之成功,全賴卿家的忠誠能戰呀!”

後醍醐天皇命令楠木黨列隊於御輦之前,為大隊開道。不久後,從鎌倉匆匆趕來的新田軍的使者向天皇報告了幕府滅亡、北條一族自殺的訊息,君臣上下盡皆大喜。五日,京都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千種忠顯率五百名帶刀武士分成兩列,徒步警戒街道,足利高氏、直義率領騎馬武士五千人為前驅,楠木正成、赤松則村、名和長年及百官穿戴甲冑環繞著御輦,旗幡飛舞,緩緩步入皇宮。前來觀禮的百姓和各地勤王軍隊塞滿了沿途街道。

此刻的後醍醐天皇,達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巔峰,眼看幕府滅亡,無論公卿、武士還是平民都拜倒在自己腳下,他心中的得意可想可知。如果此公就此嚥氣的話,大概會成為日本歷史上罕見的一代英主吧,只可惜,他隨即展開的所謂“建武中興”,卻徹底毀滅了這一切。

建武是後醍醐天皇復位次年〔1334年〕所改的年號,但實際上各種改革措施從他本年進入京都後就開始了。他首先重開記錄所,並設“恩賞方”以頒佈獎賞措施,釋出“諸國平均安堵法”,隨即廢除攝政關白之職,將行政權力徹底集中到自己手中。

剛從河內志貴山迴歸的大塔宮護良親王被任命為徵夷大將軍,輔助改革,當然,此時這一職務已經變成了榮譽頭銜。足利高氏因為臨陣倒戈,並煽動各國的源氏起義,被宣佈為功勳第一,命他放棄北條高時所賜的“高”字,另賜與“尊”字,更名足利尊氏,任為正三位參議,封地武藏、常陸、下總三國,為鎮守府將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