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促使日本邁上了近代社會之路,但更直接的,則是導致幕府的權威徹底垮臺。
●尊攘派的崛起
黑船來航,幾乎動搖國本,對於如此大事,年輕的阿部正弘老中不敢擅專,決定付諸公議。他首先向幕府中高層官僚和各藩大名通報了情況,然後又派特使前往京都覲見天皇,請求朝廷的宣諭。在此之前,相關國家大事,幕府從來都是獨斷專行的,很少聽取諸侯們的意見,而至於聽取朝廷的意見,恐怕千餘年來都是頭一遭。
阿部正弘或許是希望藉由把黑船來航之事告知全國,從而凝聚人心,統一思想,一致對外吧,但此舉同時也導致幕府的權威掃地,而相對的,很多有力諸侯得以參預幕政,就連失權多年的朝廷公卿也開始對天下大事指手劃腳。日本自此就從和平時期進入了一個新的動亂的時代,雖然暫時並沒有爆發大規模內戰,但人心亂成一團,各種學說紛至沓來,形成了很多個社會叢集的相互對立。
且說幕府就解決黑船問題諮詢大名和朝廷的意見,所得到的回覆不外乎截然相反的兩種,一是“攘夷”,一是“開國”。所謂“攘夷”,就是堅持鎖國政策,把外國人統統趕出去,以保證日本國的“純潔性”,所謂“開國”,就是開啟國門,和西方列強互通貿易,平等建交,同時吸取對方的長處以改革本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在這兩種極端思想的碰撞下,首先是攘夷派佔了上風,終究頭腦清醒,認識到貿易有利國家民生的人並不是很多,甚至就連認識到日本國很難以武力對抗西方列強的人也還不是很多。
德川家慶將軍於當年去世,第四子家祥繼任為幕府將軍,後來改名為德川家定。等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安政元年(1854年)七月,一年之限未滿,培理又率七艘軍艦來到日本,強迫日本簽訂《日美親善條約》,美國得到了在下田、箱館兩地派駐領事的權力,以及單方面的最惠國待遇。
一看美國人得了手,西方列強紛紛趁虛而入,英、俄、荷等國也陸續和幕府簽訂所謂的親善條約。這些親善條約雖然並沒有很具體的內容,但總算是敲開了日本的國門,使得幕府延續兩百年的鎖國體制瀕臨崩潰。或許是受此事刺激吧,安政二年(1855年),阿部正弘辭去老中職務,首席老中變成了堀田正睦。兩年後,阿部正弘病歿,享年僅三十九歲。
對於日本的近代化程序來說,這位阿部老中可謂功不可沒,他不僅放鬆限制,讓諸侯和朝廷全都回歸到政治舞臺上來,還為了重建幕府威信而大舉起用人才,不僅包括幕府“直參”,還包括了很多“陪臣”(大名的家臣),比如川路聖謨、大久保忠寬(一翁)、江川太郎左衛門(英龍)、高島四郎大夫(秋帆)、勝麟太郎(海舟),等等,其中很多都是著名的蘭學者。
在這些新進幕臣的推動下,幕府設立了很多引進和研究、傳播西洋科學的機構,比如江戶的番書調所、講武所,長崎的海軍傳習所,等等。尤其是利用荷蘭國王贈送的軍艦和派來的海軍人員創設的海軍傳習所,甚至允許各藩藩士前往學習。
受到幕府這種行為的鼓勵,水戶、薩摩、長州等藩也開始加快自己領內的改革步伐,建立起嶄新的鋼鐵廠、武器製造廠,甚至採用西方的軍隊建制。可以說,開辦學校以研究西方學問、重用中下級武士、進而進行體制改革,這股時代的旋風是從雄藩開始颳起的,隨即影響到了幕府,又反過來刮回雄藩。並且,這種風潮最終還刮到了民間,就在幕府設立番書調所和講武所的同一年,也就是安政三年(1856年),吉田松陰開辦了著名的松下村塾。
吉田松陰本名虎之助或者寅次郎,松陰是他的號,他是長州藩士杉百合之助的第二個兒子,過繼給了叔父吉田大助賢良,成為賢良的繼承人。據說松陰從小就聰明過人,二十一歲的時候遍歷九州,和許多知名人士交上了朋友。嘉永四年(1851年),松陰跟隨藩主毛利敬親前往江戶參覲,隨即沒有請假就自作主張前往東北地區遊歷,因此被削奪了士籍(武士資格),沒收了世代的俸祿,被勒令歸家反省。
毛利敬親乃是當時著名的“賢侯”,他非常看重吉田松陰的才能,所以隔了不到兩年就赦免了松陰之罪。松陰這次不敢再胡來了,提出請求去江戶留學,在得到批准後,就孤身前往江戶,投在大儒佐久間象山的門下。
這位佐久間象山乃是信濃國松代藩士,是陽明學派的著名學者,並且也接受了部分蘭學思想,開國色彩非常濃厚。吉田松陰受到象山的影響,逐漸成為當時著名的尊攘派思想家,甚至可以說是尊攘派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