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們做了三隻竹籠,把他們扔了進去。
三個王都長得很胖,劉子業就給他們過秤。劉彧最重,榮膺“豬王”的稱號;劉休仁也不賴,被稱為“殺王”;劉休祐被稱為“賊王”。劉子業每次出宮都讓三隻竹籠隨行,像展覽國家保護動物一樣帶著他們招搖過市。
這三個王都是劉子業的叔父,可就這麼被他當成畜生養了起來。
為了讓“豬王”名副其實,劉子業就命人掘地為坑,往坑裡灌上泥水,把劉彧全身扒光扔進泥水坑裡,然後用木槽盛飯,跟雜糧攪和,叫他張口吃木槽裡的雜糧飯。每當看到“豬王”狼吞虎嚥的樣子,劉子業就笑得特別開心。
劉彧不堪其辱,終於有一天鬧起了絕食。劉子業大怒,命人把他五花大綁,然後用棍子一挑,擔到了御膳房,劉子業對御廚說:“今天殺豬!”
三 宮廷群交(2)
建安王劉休仁正好在竹籠外放風,就一路跟到了御膳房,嬉皮笑臉地對劉子業說:“皇上,這豬不該殺!”
“為什麼?”
“等皇子出生再殺,取豬肝豬肺啊!”
劉子業想想也有道理,慶賀皇子出生是要吃豬肝麵線的,於是就交給廷尉關押。
在三王被劉子業凌辱的這段時間,好幾十次都是這樣命懸一線。每次都是劉休仁急中生智,善巧逢迎,才算保住了性命。
這個即將出生的所謂“皇子”,其實根本不是劉子業的骨肉。
即將生孩子的這個女人,也根本不是劉子業的嬪妃。
那是大臣劉朦的一個小妾。
劉子業是在這個小妾已經懷孕到臨產月的時候突然把她接入後宮的。劉子業宣佈,如果她生的是男孩就立為太子。
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
唯一的解釋就是:他要移花接木地把劉宋江山拱手送人。
倘若還要問他為什麼這麼做?
唯一的解釋就是——劉子業腦子進水了。
建安王劉休仁在皇帝劉子業面前總是無比的溫順和乖巧。
皇帝無論什麼時候把目光轉向他,都會看到一副可掬的笑容。所以皇帝很想知道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這個笑容是否還這麼“可掬”?
有一天,右衛將軍劉道隆突然被皇帝召進寢殿中,說要讓他執行一項特殊的任務。
劉道隆剛一走進寢殿,眼前的情景就讓他目瞪口呆。
他看到了一個男人比哭還難看的笑臉。
還看到了一個女人雪白而豐滿的身體。
男人是建安王劉休仁,女人是建安王妃。
劉道隆差一點奪路而逃。可皇帝的命令馬上就下來了,讓他替劉休仁履行一回丈夫的職責,而且還是當著劉休仁的面。
久經沙場的將軍劉道隆感到這是一個比殺人還艱鉅的任務。他對自己能否勝任這項挑戰沒有把握,所以躊躇不前。
皇帝又厲聲地重複了一遍命令。劉道隆只好努力不去看那個男人痛苦的笑臉,袖子一撩投入戰鬥。
任務進行的整個過程中,皇帝劉子業一直盯著建安王劉休仁的臉。
他發現從一開始王妃的褲子被褪下來之後,劉休仁臉上的奇怪表情就定格了。
劉道隆圓滿完成任務後,皇帝又看了一眼劉休仁。
那種超越了哭與笑的表情仍然凝固在他臉上。
這算是笑嗎?
就算它是吧!皇帝劉子業寬宏大量地想。
宋文帝劉義隆在兄弟中排行老三。
宋孝武帝劉駿也排行老三。
而晉安王劉子勳不幸也是老三。
皇帝劉子業想:既然當老三的人都能當皇帝,那麼你劉子勳就要為你的排行付出代價,於是命人送毒藥給他。
劉子勳這年剛剛十歲,任江州刺史。他手下的長史鄧琬聞訊,當即義憤填膺地表示:“我是江南寒士,承蒙先帝厚恩,以愛子相托,值此危難之際,我當置一百多個家人的性命於度外,以死來報效先帝。當今幼主昏庸殘暴,致使社稷危如累卵,名為天子,實乃獨夫!我等應直上京邑,聯合公卿大臣,廢掉昏庸,共立明主!”
鄧琬自己說他是個寒士。
而寒士一般都唯恐天下不亂。
所以鄧琬這番慷慨激昂的說辭,與其說是出於道德義憤,還不如說是出於狼子野心。
景和元年(465)十一月十九日,晉安王劉子勳在眾人的擁戴下自潯陽(今江西九江西面)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