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的優良口感,特別是第三次的口感,雖然沒有前兩次濃郁的香澀,卻有經過淋浴之後的清爽,直到泡過五次之後,才完全失去飲用的價值。”

李達喝著第三次泡過的茶葉,果然滋生出綿長的清幽來,對有這樣的熬勁佩服得讚口不絕:“如果真的能夠開發出批次來,你完全可以註冊自己的商標,價值遠遠超過雞鳴茶。你想,現在的雞鳴茶是六百元一公斤,你這茶葉少說也可值一千元一公斤吧,按照物以稀為貴的原理,一年既不要生產過多,也不要生產得過少,只需要兩百公斤,毛收入就可達到二十萬元,這比你一年生產十噸的大市茶還划算啊。何況,這兩百公斤的投入更低,成本更少,值得思考啊。”

李達一番對比分析,說得龍廠長心生靈感,略略沉思之後,點了點頭,贊同道:“我本來早就有這種想法,可是,我現在還沒有打算付諸實施。等時機成熟後,一定請你幫我參謀一下。”

“現在不是時機,你準備等到什麼時候才是時機?人們生活消費的趨勢已經向高檔享受方面的目標邁進,時機已經來臨。難道等你老了之後才行動?到那時恐怕你想做也沒精力了。”

“道理是這樣。不過,你想想,我承包這茶廠,雖然規模不大,一年就那麼十來噸的產量,可這關係到附近兩個鄉鎮幾千戶農民,他們每年的鮮味還得靠茶廠來收購啊。還有,這茶廠也欠你們銀行幾十萬元的債務,總還得有個說法吧?雖然有兩年沒有發生過交往,但總不至於無限期的拖下去吧?說個心裡話,我倒想辭掉廠長,自己單幹,可政府不會同意啊。如果我把精製的絕技和這茶廠攪和在一起,我的成果能獨立享有嗎?還不是為鎮政府作貢獻?這我可不糊塗。不過,我想,這茶廠也可能堅持不了幾年,因為從近年來的市場分析,大市茶已經走向低迷和疲軟。正如你所說的那樣,如今的人們開始走向高檔消費,粗放加工的茶葉越來越不適應消費市場。像前幾年,在這時候早就銷得差不多了。可從去年開始,直到九月份都還有三分之一的成品無人問津;今年以來更加滯銷,現在已經是七月中旬了,我還有近四噸的成品連意向性的資訊都沒有,到底是虧還是賺,至今都沒把握啊。這是在你面前我才說實話,要是其他人,我話都不想搭理呢。”說完長長的嘆了口氣,難為情的苦笑著。

李達安慰道:“商場就是這樣,這是商品規律和市場規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也難以完全準確的把握。不過,賣不出去有貨在,俗話說,只有背失的人,沒有背失的貨,不過是遲早的事,最終還是銷得出去的。好啦,該下午上班的時候了,以後抽空再來和你閒談。”說完站了起來。

“好吧,只要不嫌棄,有空就來坐一坐,保證下次不會說沒有開水這話了。”

兩人哈哈大笑,握手告別。

44 啃掉茶廠硬骨頭(三)

李達回到營業所辦公室,心理別說有多高興,因為他原以為龍廠長一定會對他冷目瞅眼的,結果得到的卻是意想不到的熱情和信任。這世道真是有些怪異,我李達到底是個什麼人?不就是從農村出來多讀了幾天書的小知識分子嗎?為什麼每走一路都能獲得良好的印象?我得認真總結一下,到底是能力出眾,還是為人有方?看來,兩者皆有,應當缺一不可。要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己,還得繼續從書本里獲取更豐富的營養,從實踐中積累更有用的經驗,唯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和進取的精神,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方能穩中求進,穩中取勝。這是今後必須堅持的原則和標準。

話題還是回到與龍廠長有關的茶廠貸款上來。今天雖然沒有深入到核心內容,但已經開啟了一扇希望之門,只要和龍廠長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係,一定可以重新走上合作之路,實現互利互惠,共同發展。如何打破龍廠長不談及貸款一事的僵局?李達左思右想,覺得不能急於求成,心急吃不得熱豆腐,只能步步為營,見機行事,讓姓龍的“怪人”消除疑慮和擔心,心甘情願的主動提出來是最好的辦法。

恰在這時,李達的老鄉和朋友——曾經為李達做媒介紹李達和陳豪談戀愛的毛子,帶著一位朋友來到李達的辦公室。李達喜出望外,連忙招呼道:“是什麼風把你給吹來了?”

“你這兒也不是窮鄉僻壤,什麼風都能把我吹來。”毛子一邊和李達握手,一邊指著自己的朋友介紹道,“這是餘忠,我讀農校時的同學和朋友。”

“稀客稀客,歡迎歡迎。”說著,與餘忠熱情地握手讓座。

李達泡好茶後,毛子說明來意:“餘忠這次從江城來,主要是想採購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