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的營養。老朱自身的政治、經濟、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在制定公司發展戰略、設計企業文化等全域性性的決策上,平時酷愛學習的好習慣給了朱新禮很大的幫助。從創業到現在,匯源沒有出現過大的決策失誤,也讓企業少走了很多彎路。
其實,世界上許多著名企業家並沒有很高的文憑學歷,比如王永慶、李嘉誠,甚至比爾·蓋茨的大學也沒有讀完,但是他們主動學習的精神卻是誰也比不上的,因為他們完全不需要用薄薄的文憑去向世人證明自己了。
朱新禮自己嚐到了刻苦學習的甜頭,就開始致力於把企業辦成學習型組織,透過建立自己的培訓中心,透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法,透過考核、激勵等手段“逼”著員工去學,“因為你不學,就跟不上這個時代,跟不上這個行業的發展。”現在,匯源也常年開設各種培訓班,確保員工每年受到兩次以上的專業培訓。此外他們還先後拿出千萬元資金將數百名幹部、技術人員和優秀員工送到國內外考察學習,增長才幹,“永續學習、終身教育”的觀念已經在匯源深入人心。
。。
六、誰是最勤奮的人?
常有人說老朱像個農民,話裡話外透著由衷的欽佩。這大概就是一種人格魅力吧。農民最大的特點就是樸實勤勞。老朱樸實自不必言,勤勞這一點一般人也比不了。據說現在匯源集團總部每天上午10點集體列隊跑步,老朱都是跑在第一個。這除了源於他一貫的勤奮,還有就是曾經的行伍生涯鑄就了他堅毅頑強、不知疲倦的男人性格。
對於成功,朱新禮覺得沒有什麼神秘的法寶。只要肯付出、勤于思考、敢於承擔責任,自然會被領導發現並提拔。“不要怕付出,付出總會有回報。”每當看到農民兄弟到匯源賣了水果,笑著點錢回家,每當聽到消費者給予匯源由衷的讚譽,朱新禮都會感到格外的欣慰。
在朱新禮的帶領下,很多員工常年累月奔波在生產、營銷第一線。通常越是節假日,越是企業最忙的時候,許多個春節朱新禮和員工們也都是在車間裡、市場上共同度過,連大年三十與家人吃頓團圓飯的時間都沒有。
有人說朱新禮活得太辛苦太累,但是朱新禮覺得累也累的有價值,累的有成就。朱新禮曾說過:“像不像一個大老闆的樣子無所謂,作為一個社會的人,作為黨的人,沒有什麼比得到黨和社會的認可更有意義的事了。”
1992年創業時,朱新禮提出了“勤奮、務實、高效、創新”的企業精神。勤奮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十幾年艱苦創業,多少個日日夜夜,朱新禮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個節假日。
當老闆的身先士卒,本身就是最好的員工教育模式。據匯源集團的員工介紹,每到水果收穫的季節,前來送水果的車隊排起了長龍,大清早朱新禮就和員工一起去卸車;每到發貨高峰時,深更半夜朱新禮也和大家一起去裝貨;出國參加食品展時,朱新禮與同事們全都捋起袖子,共同布展,忙得一頭汗水。這使外國公司的許多同行都深感疑惑:這難道就是匯源的總裁?
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1)
朱新禮說:“我是一個很會賺錢的人,但從做企業的那天起,我就從沒把錢放在第一位。” 朱新禮是農民的兒子。1992年,他因為看到沂蒙老家有很多的水果都爛在山裡,爛在樹上,莊戶人出身的他,看在眼裡,淚在心裡。這也促成他選擇果汁這個專案。他這麼做不是簡單為了賺錢,而是感覺到有一種社會責任。“我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就是為社會、為果農做點實事。”朱新禮談到建立匯源的動機時曾這麼說。
隨著匯源果汁的發展壯大,匯源果汁的加工產業鏈的擴充套件,匯源啟動了“果樹銀行”計劃,由果蔬研究種植示範基地和優質水果加工中心、果品包裝儲存中心、果品交易中心、技術培訓中心一起,構成一個包括果蔬科研、果蔬種植示範、技術培訓、果品儲存、交易和加工在內的完整系統。
這是匯源經營模式的一次巨大創新,實現了從個體農戶到“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廣大農戶”全新發展模式的升級,搭建起小農戶進入大市場的橋樑,對於增加農民收入有著極其現實的意義。
“有了匯源‘果樹銀行’,匯源負責給我們提供優質果苗,教我們怎麼栽種,還保證收購,果子不愁賣了,果樹就能真正成為我們的搖錢樹、金銀樹、幸福樹,成為咱農民身邊的‘銀行’”。對於加入匯源“果樹銀行”計劃的果農來說,“果樹銀行”並非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實實在在地承載著他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