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心路的。從劉邦對蒯徹、丁固的不同態度上可以看出來。
蒯徹即蒯通,是秦漢之際著名的辯士,繼武涉之後於公元前203年策反韓信獨立、三分天下的就是此人。韓信謀反被誅前,嘆息說,悔不該當初不聽蒯徹之言。呂后把韓信的臨終遺言告訴了徵陳豨回來的劉邦。劉邦自然不費吹灰之力就把蒯某人緝拿歸案。蒯徹在回答劉邦的質詢時,竟然毫不隱晦真相,承認確有其實,然後還嘆息說,韓信這豎子不聽我的話,以至身敗名裂,如果聽從我的計策,陛下安得而夷之乎?劉邦一聽大怒,要把他扔進開水裡煮了。蒯徹大呼其冤。劉邦質問:“你教唆韓信造反,有何冤可言?”蒯徹說:“秦政失鹿,天下人群起而追逐,本事高、手腳麻利者先得到。盜蹠養的狗也對堯狂吠,並不是堯不仁義,而是狗固吠非其主。當時,我只知道韓信,並不知道陛下。況且當時天下英雄銳精持鋒,想當皇帝的太多了,只是力所不能罷了,陛下又怎麼能殺得盡呢?” 劉邦想想,有道理,於是放了他,蒯徹算是不負辯士盛名。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治亂因緣(3)
丁公就沒這麼好運氣了。丁公名固,秦末薛人,是著名遊俠季布的舅舅。按說丁公對劉邦是有大恩的。楚漢相爭時,劉邦出奇輕易地佔領了楚都鼓城,卻又神奇地被回軍來援的項羽擊敗。在劉邦潰逃的過程中在後面死命追趕的就有丁固,因此上演了一出劉邦的殘忍戲。劉邦本想借逃亡之機,順便過老家沛縣把妻兒老小都帶上,但一打聽,他們得知劉邦戰敗,先溜了。劉邦只得自顧逃命,不想在路上遇到了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真是意外之喜,於是父子三人團結一致地逃跑。然而丁固的輕騎著實快,眼看就要被趕上了,劉邦殘忍地兩次把一對兒女推下車,以減輕車的重量好逃得快些,兩孩兒卻兩次被給劉邦當司機的夏侯嬰救起,這才有了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追兵實在逼得緊,劉邦不得已,只好下車短兵相見。鬥勇劉邦肯定不行,形勢漸漸敵不過丁固。也是劉邦,一邊打一邊還會想陰謀詭計,就對丁固說:“你我都是好漢,為什麼一定要互相廝殺而分出勝負呢?”丁固按現在話說肯定是個很好面子的人,一聽此話,認為劉邦看得起自己,因此放了劉邦一馬,這才讓劉邦撿了一條命回來日後坐龍椅。劉邦稱帝后,丁固來見。劉邦在軍營中當眾宣佈丁固為臣不忠,是使項王失掉天下的人。立即把他殺了。劉邦是不想讓後人也學丁固的反覆。司馬光對此有很長一段評論 ,並且上升到理論高度,認為漢家天下四百年,全賴此舉。
到了武帝時,卻是把法家的性格暴露無遺。武帝好法制,以嚴刑御下,尊用酷吏。地方官員承襲此風格,治下多殘暴,逼得百姓以身試法,相聚為盜。大群至數千人,攻城奪邑,釋放罪人,殺死太守。小群也有數百人,劫掠鄉里,阻斷交通。始皇帝幹過的事,武帝也變著法再做一遍。《漢書·刑法志》總結武帝一朝的刑獄情況說:“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於幾閣,工作人員看都看不過來,於是郡國刀筆吏上下其手,因緣為市,讓你活死罪也得活,讓你死活罪也得死,議者鹹冤傷之。這和秦末太像了。幸而有中興之主的漢宣帝,勵精圖治,把王朝的車輪拉回到正軌上來,才避免了怒水吞舟。但政治性格上依然遵用法制。
漢武帝不喜歡戾太子劉據,後者性格仁恕溫謹,對法治頗有異議,武帝認為劉據缺少才能,不像自己,關係就有所疏遠。武帝用法嚴苛,多任用酷吏;而劉據寬厚,多有*,雖然得到百姓的擁護,但執法大臣心裡很不痛快。舅舅衛青一死,劉據沒了外家庇護,一些大臣乘機中傷,因此,太子便譽少毀多,終於巫蠱案發,父子兵戈相向,劉據兵敗自殺。
宣帝亦有“亂我家者太子也”之嘆。宣帝太子劉姡А叭崛屎萌濉保�崞鷀�睦鮮Γ�幢攘鯅'的名氣還大,便是在《三字經》中提到的疏廣、疏受兩父子(有說是叔侄關係)。父親為太傅,兒子為少傅,同做太子的老師,位二千石。疏廣字仲翁,今山東蒼山西南蘭陵鎮人,治《春秋》之學。元康三年(前63)四月,疏廣對疏受說:“我聽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現在我們官做到二千石,算是官成名立了,如果不急流勇退,將來恐怕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懼有後悔)。”父子即日稱病,提交辭呈,當時叫“乞骸骨”。宣帝也是成人之美,皆許之,加賜黃金二十斤,太子贈以五十斤。疏氏父子有此識見,在朝為官人緣估計不壞。回鄉那天,公卿故人設阻道,張拱東都門外——這是古人的風雅,設阻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