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網路泡沫的高潮期,招行的網上銀行業務也名聲鵲起。董事會有人提出把網上業務切出來去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一時各方面呈現很高的積極性,並作出了相關的決議。馬蔚華覺得也是好事,但心存疑慮,網上銀行分拆很難,業務都在一塊兒,能分拆出去嗎?

馬蔚華認真琢磨後,提出了網上銀行的法人地位不明、收入來源無法確定以及關聯交易無法解決等要害問題,原來的推動者最終卻不能回答馬蔚華提出的這幾個疑問。為求解這些問題,他到國外作了認真細緻的考察。在香港接觸國際上的投資銀行,給他們提了幾個問題:分拆後的法人地位怎麼確立?財務怎麼核算?將來網上銀行的客戶除了招行還能有別的客戶嗎?對方的回答很難使馬蔚華滿意。馬蔚華帶著這個問題又去訪問了美國幾家銀行,美國的情況表明,網路銀行最好的不是分拆,而是傳統銀行加網路技術。

依據自己在國外的所見、所聞、所思,他認定純粹的網上銀行迄無成功範例,“水泥加滑鼠”還是目前階段最優的運作方式,下決心向董事會提出放棄這個計劃。在他有理有據的說服下,分拆上市計劃擱置。馬蔚華後來說,如果分拆上市,很可能會像網路股一樣跌得一塌糊塗,最後還會影響整體上市。

第八章 如魚得水,轉戰資本市場(2)

此時馬蔚華自己有了一個想法,招行要構築一個統一的金融平臺去上市。當時,招行除了商業銀行業務,還搞了非商業銀行業務,持股招商證券和長城證券,並涉及基金管理業務。同時,還有好幾家保險公司在和招行談合資保險公司。雖說統一金融平臺上市有政策障礙,但是如果透過特殊申請和安排,政策限制未嘗不能讓路。

這個設想聽起來也不錯,成功的話招行將成為一家綜合性的上市金融公司,在國內金融界獨樹一幟,但是這個理想卻因新任董事長秦曉的力阻而只得放棄。

低調慎言的秦曉如今知名度不如馬蔚華,但是他的名字往往隱身於招商局集團下屬公司負責人的光環之後,如為人們所關注的馬蔚華、平安保險董事長兼總經理*、中集公司總裁麥伯良等。

秦曉山西呂梁人,下過鄉插過隊,早年讀礦業學院,後期投身金融,握有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在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15年,他一步步從基層做起,當上總經理、中信實業銀行董事長,2001年初由中信集團副董事長調任招商局集團董事長和招商銀行董事長。此時,歷史上兩度輝煌的招商局集團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元氣大傷,總負債億港元,淨利潤億港元,不良資產近50億港元,經常性現金流不足以支付債務利息。集團經常性的現金收入和經常性的現金支出有8個億。

外表謙和的秦曉崇尚簡單的生活,不願活得太累,自稱是個不精於算計的人。他的愛好是煙和圍棋,獲得日本棋院授予的業餘五段頭銜。上任後,秦曉對集團公司資產進行大刀闊斧的重組,目標是把招商局的交通基建、金融、地產和物流4大核心產業都發展成上市公司,專業化經營,招商局集團作為母公司來控股管理。

秦曉強調總部對子公司的控制權與管理權。他的觀點是,不要奢談某個人對一個企業有多大的影響力,所有的權力和影響力都應該是被制度賦予的。他到任後不久,聽了情況介紹後堅決不同意招行以“全金融”概念上市,一定要將非商業銀行業務和招行剝離開,後者單獨上市。

此前,秦曉並未就此與馬蔚華溝透過,馬蔚華自然非常驚詫。此後私下裡秦曉和馬蔚華談了多次,擺出的理由是:其一,搞“全金融”不確定性太大;其二,目前為止,市場看不到招行統一金融平臺的優勢在哪裡,相反,把證券和保險拉進來倒有可能降低市場對招行商業銀行業務的評價,與其這樣還不如把幾家分開獨立上市更好;其三,如果不抓緊時機將不良資產一併剝離上市,不良資產越積越多,日後難以消化,原來招行所取得的成績都不能得到鞏固。

這場說服工作相當困難,但最終秦曉說通了馬蔚華。2000年6月,招商銀行正式申請上市並進入輔導期。

第九章 品牌效應:能否成為百年老店(1)

商業銀行在中國剛剛興起,鑄就品牌的任務格外艱難。尊重不僅源於實力和地位,更來自肩負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文化,讓員工自覺自願

銀行是個高風險的行業,招行取得如此的成績,既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又能創造更多的回報,關鍵就在於制度和文化,制度需要不斷創新、不斷發展,文化需要不斷地充實,不斷地被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