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凱下令改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並在元旦登基。
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國各階層的義憤。
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成為資產階級各黨派中反袁鬥爭最堅決的力量。1915年,孫中山一面派胡漢民等往南洋籌款,一面在國內發動武裝起義。11月10日,中華革命黨派人刺殺袁世凱心腹、上海鎮守使鄭汝成。12月初,發動停泊上海的肇和艦起義。
以梁啟超為首的進步黨,先追隨袁世凱,後遭到袁世凱的遺棄。他們不滿袁世凱復闢帝制,深恐在袁世凱倒臺後“我為牛後,何以自存”,而走上反袁道路。梁啟超的態度,對他的弟子蔡鍔有直接影響。蔡鍔是雲南愛國將領,自滇至京後,一直處於袁世凱的監視之下。他謹慎沉靜,巧妙掩飾了對袁世凱倒行逆施的憤慨,潛赴天津與梁謀劃反袁。1915年9月,梁啟超作《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駁斥古德諾、楊度等人的謬論,反對帝制。袁世凱聞說,以20萬元高價收買,被梁拒絕,發表於北京英文《京報》中文版,隨後北京、上海、天津、昆明等地報刊相繼全文轉載。文章引起了各階層的強烈反響。11月上中旬,梁啟超助蔡鍔登上日輪山東丸,秘密赴日轉滇,統一各派力量,於12月25日宣佈雲南獨立,組成討袁的“護國軍”。1916年元旦,袁世凱受百官朝賀之時,雲南軍政府宣告成立,釋出討袁檄文,公佈其19大罪狀,武裝反袁。1月27日,貴州亦宣佈獨立。全國人民熱烈擁護支援,決定了反袁戰爭的勝利。繼貴州之後,廣西、陝西、浙江、廣東等省先後宣佈獨立。山東、湖北、四川、安徽、湖南、江蘇等地,也都有中華革命黨人的活動。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洪憲帝制(2)
不僅孫中山、梁啟超等人堅決反對帝制,袁世凱手下大將段祺瑞、馮國璋等也深為不滿。他們都盼望繼袁之後出任大總統,因此對建立袁家世襲王朝一開始就態度消極。馮國璋甚至暗中和護國軍聯絡。袁世凱的女兒後來回憶說:
還在洪憲帝制沒有公開的時候,有一次,馮國璋由南京來謁見我父親,順便問一問外傳稱帝這件事的究竟。我父親聽他的口氣,知道他是來勸阻的,對他說:“我的身體很不好,幾個兒子又都不成器,我哪裡有這種心思呢!”就這麼把他的嘴給堵住了。我父親在當晚上樓以後,連聲說:“馮華甫豈有此理!馮華甫豈有此理!”帝制公開以後,馮國璋感到自己受了欺騙。我父親死後,曾聽到一個很可靠的人說,馮國璋對於我父親的“洪憲稱帝”,始終是嫌怨很深的。有的人說,當我父親最後處在絕境的時候,馮國璋經過徐世昌、段祺瑞、梁士詒等人的疏通,幡然變計,仍然承認我父親繼續做總統,以維“北洋派”的大局。這種說法是不確實的。
風雨欲來,段祺瑞託病退隱西山;袁世凱老友國務卿徐世昌辭職而去;大多軍政長官逐漸與袁世凱貌合神離,按兵不動。袁世凱集團分崩離析。
帝國主義對待袁世凱的態度,也隨形勢的變化產生了變化。日、英、俄、法等國一再警告袁世凱,指出變更國體或將“惹起意外之擾亂”,影響各國在華商務利益。雲南起義後,日本見風使舵,轉而倒袁,突然宣佈不接待原準備以親王殊禮接待的袁世凱派往日皇贈勳的特使,並責袁世凱“斷行帝制,無視友邦勸告”,“日政府當然不能承認”。
袁世凱的親信感到復辟無望,也紛紛各謀出路。馮國璋和江西、浙江、山東、湖南等省將軍共同壓迫袁世凱取消帝制,並密電其他各省將軍徵求同意。在眾叛親離的窘境中,袁世凱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次日廢除“洪憲”年號,恢復“中華民國”。4月,下令恢復內閣制,起用段祺瑞為陸軍總長兼國務卿,組織責任內閣,自己則仍賴在總統的位置上。
但起義各省不承認他有再做總統的資格。輿論憤慨指出:“袁逆不死,大禍不止;養癰蓄疽,實為亂基。願國人速以決心,再接再厲,撲殺此獠,以絕亂種。”5月8日,南方獨立各省在廣東肇慶成立撫國軍軍務院。公推唐繼堯為撫軍長,岑春煊為撫軍副長,梁啟超為政務委員長,實際形成了南北兩個政府的局面。5月9日,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號召“除惡務盡”,並指出“保持民國,不徒以去袁為畢事”,“決不肯使謀危民國者復生於國內”。馮國璋則在南京召開17省市代表會議,公開討論袁世凱地位問題,接著致電袁世凱直接勸其退位:滇黔抗命,桂粵風從,民鮮安居,軍無鬥志。為今之計,惟有籲懇大總統念付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