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25%的城市使用者願意以後選擇外資金融機構的服務,這部分人群相對更年輕、教育程度和收入都比較高,這些正是國際金融機構首先瞄準的市場蛋糕上的“奶油層”。

中國銀行業存在著潛在的內憂外患。

中國銀行業競爭的“生態”危機

⒈ 中國銀行業的品牌戰略危機

(1)中國銀行業品牌戰略通病——品牌願景缺失

品牌願景能夠向顧客清晰地傳遞“我們存在的原因?”“我們代表了什麼?”“我們的原則是什麼?”並且品牌願景本身還要包括那些不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因素(核心理念)。品牌願景能夠經受住產品或市場生命週期、技術、管理因素和個人領導等的變化。

目前,中國銀行業的品牌願景都無法全面、系統地描述出“今天,我們品牌的地位如何?明天又是怎樣?”給人一種空洞感,缺少一種激動人心的感召力和清晰的品牌聚焦。

銀 行

品牌願景

說 明

中國工商銀行

“您身邊的銀行”

電子銀行的出現,使其受理網點優勢面臨挑戰

建設銀行

“建設現代生活”

無法全面描述建行目前的業務擴張

農業銀行

“服務現代城鄉”

為什麼洋品牌都有“九條命”(2)

品牌定位不符合改制後的發展戰略需要

中國銀行

“全球服務”

就現階段而言“全球服務”的實力令人懷疑

招商銀行

“先您所想,因您而變”

“變”的內涵不清晰

續表

銀 行

品牌願景

說 明

民生銀行

“服務大眾,情繫民生”

有“王婆賣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