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火爆的銷售局面並不意味著品牌的增值。市場銷售額只是企業生存狀況的一個表現指數,品牌價值才是企業的生命力所在。
再者,國內許多企業在品牌建設領域缺乏戰略性眼光。
雖然不少企業有品牌戰略意識,但是缺少可操作性的品牌戰略規劃。沒有生來就平庸的品牌,任何品牌都有機會成功。然而,企業若不能圍繞品牌核心價值進行科學的品牌戰略規劃,便極有可能“各領風騷沒幾年”,很快如流星般隕落。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為什麼洋品牌都有“九條命”(1)
俗話說:“貓有九條命”,這句話在一些洋品牌身上得到同樣的驗證。全球最大品牌——可口可樂,曾先後遭遇過七次滅頂之災,依舊巋然不動。2005年,鬧得紛紛揚揚的“蘇丹紅”事件雖然給肯德基帶來了危機,但是現在大家路過肯德基時會發現裡面仍然是座無虛席。寶潔旗下的SK…Ⅱ也被指責含有有害成分,但是這件事情並沒有影響人們對寶潔品牌的一貫熱衷。其後,高露潔的“致癌牙膏事件”也鬧得家喻戶曉,但是在超市裡高露潔的貨架前仍有眾多消費者在繼續選購。
國外的洋品牌似乎練就了金身不壞之軀,在危機面前都能幸運地逃過。然而,國內的許多品牌與之相比就顯得脆弱多了。曾經在國內保健品行業鼎鼎有名的三株集團,因為一樁訴訟官司,所有的輝煌與榮耀瞬間灰飛煙滅。官司最後是贏了,企業卻倒了。還有許多類似三株集團的國內民營企業,一旦面臨危機,不是大傷元氣就是“壽終正寢”,為什麼它們沒有洋企業那麼幸運呢?
人常常不能容忍別人的錯誤,但是對於所愛的人,卻可以原諒他的過失。可見,一旦有了重要的情感因素在裡面,消費者就會對品牌表現出極大的包容與持久的熱衷。
因此,洋品牌的成功不在於它的產品,而在於它和消費者建立了品牌情感 關係。
目前,市場競爭環境進一步惡化,產品同質化現象愈演愈烈。科學研究證明,人類往往容易受情感而非理智的支配。一位神經醫學專家曾指出:“情感和理智的根本區別在於情感導致行動而理智導致推論。”
超越產品的功效價值,滲入品牌的情感價值,與消費者建立情感交流,是洋品牌能立於不敗之地的秘訣所在。可口可樂的老闆曾說過:“我們賣的是水,顧客買的是品牌。”確切地說,消費者買的是可口可樂背後的一種開懷暢飲的情感價值、一種自由奔放的美國精神。一旦消費者愛上了某個品牌,他們會寬容對待它的錯誤,情感價值是品牌的核心價值之一,是企業或品牌能順利渡過危機的重要支撐。
可見,品牌必須和消費者建立恆久的感情關係,形成品牌依賴。怎樣才能與消費者建立這種情感聯絡呢?那就需要為品牌新增愛的元素,講述品牌故事。在國外的食品超市,越來越多的商品不是將其創始人寫入故事,就是描述商品從生產到最終放進購物車的每個環節。品牌故事不是編造出來的,而是寫實的傳奇,能真實地打動消費者的故事。講故事是一種特殊的品牌戰略,它將成為商家突出品牌價值、維繫消費者情感的一張王牌。
本土品牌應該清楚意識到,這是一個消費者至上的時代,“情感”是連線品牌與消費者的紐帶,是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平臺,更是企業能否應對危機、規避風險的重要因素。
而上述這一切都源自對品牌戰略的科學系統的規劃與執行。
案例解析之一 中國銀行業的品牌化生存
到2006年12月,中國加入WTO已屆5年,中國將兌現承諾,讓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同享國民待遇。對於國內銀行業來說,“狼”綠色的目光已在不遠處閃爍。
然而,中國銀行業真的準備好了嗎?
有關調查表明:國內銀行業正同時受到外資同行競爭和國內使用者需求的雙重擠壓,一方面自身的資產結構和收入結構亟待調整,另一方面高階客戶卻正在考慮轉向服務更好的外資銀行。銀行業利潤率最高的兩塊業務是個人理財和銀行卡,而以企業高管為代表的高階客戶在全面開放的國內市場上將可能與國內銀行漸行漸遠。
根據銀行業的一般推算方法,80%的效益由20%的客戶創造,20%的人掌握著80%的金融資產。就目前國內的情況而言,在全部儲蓄中,10%的人佔有了66%的比重。這20%的客戶主要包括企業高管(其中有相當部分是企業主)和收入較高的專業人士。
同時,調查資料也表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