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產生的一種無奈的應付方式,或者說絕望者所採取的方式,比如物質濫用,蓄意自傷、自殺,進食障礙,受虐狂,邊緣性人格障礙。這裡重點討論與地震創傷密切相關的話題。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千百年來,酒被人們用作應對痛苦、失意的良藥。無論是國破家亡,還是名落孫山或是情場失意,酒都是很好的慰藉和麻醉。地震以及其他創傷的記憶會引起憂慮和痛苦,而酒精是一種精神活性物質,能帶來輕鬆愉快的感覺。
所謂精神活性物質,是精神醫學的術語,有時簡稱“物質”,如果它一旦被吸入體內,就直奔中樞神經系統而去,影響著你的大腦思維、情緒和行為。
大腦內有一種叫“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我們的心情就與這些物質的活動有關。
酒,和自然界中其他一些精神活性物質如大麻、菸草、可卡因、鴉片等都有悠久的使用史,它們能減少不良的負性情緒,提高好的情緒,就是它們能模擬這些神經遞質的作用。
對於抑鬱、焦慮和總是有痛苦記憶的人來說,它們簡直是奇蹟般的“藥物”,在服用之後,可以很快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所以抑鬱症和PTSD患者常常使用這些“藥物”來進行“自我治療”。筆者前期對受災群眾進行心理輔導時曾做過專門調查,發現有相當比例的人都在地震以後增加了煙、酒的使用頻率,比如過去每天吸一包煙的,現在增加到了兩包;過去一頓只飲二兩酒的,現在增加到了四兩。所以,與災區群眾一起工作,常常會見到這麼一種現象:他敬你的酒,你還沒來得及說聲“謝謝”,他已經先乾為敬了。從心理學上分析,他本身就有很多的壓力或者有創傷的情結沒有得到處理。酒便是讓他暫時迴避痛苦的“良藥”。但古人云:“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比較糟糕的是,一些癮君子,透過吸毒把一生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