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定的所謂〃生產基地〃,就是自己屬下的長城公司、長江公司和浪潮公司。至於〃電子一條街〃上那些翹首以待的民營企業,連個〃生產許可證〃還沒有呢,自然沾不上邊微機產品自1986年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到1994年底試驗區企業中只有聯想、長城、四通、北大、康拓、振中、信通太極公司獲證,其餘生產微機的企業均為無證生產。1995年,開始實施微機許可證的換(發)證工作。但仍有很多微機企業沒有申辦許可證。。

政府總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因此想要指揮一切,其實計算機行業能否成長,主要是取決於技術和市場,而非政府規劃。漢字處理平臺的日趨成熟,為中國人開啟計算機世界的大門,也創造了90年代前期的巨大需求。但是當中國人湧進這個市場時,卻發現櫃檯上全是外國微機,擺在那裡虎視眈眈。

當危機降臨之時,就像中關村歷史上屢屢出現的情形一樣,它不是源自中關村內部,而是由大局產生出來。中國計算機工業在過去36年的歷史中,有了大型機、小型機、微機、外部裝置、軟體與資訊處理服務業的整個鏈條,有了一個大約7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還有無限前景。但是在世界產業序列中,中國微機制造廠商在技術方面仍有超過12個月的時間差,把所有計算機企業……大約200家……的固定資產加在一起,還不及一個IBM。說到銷售規模,那就相差100倍。最重要的是,國內市場已經變成國際市場,跨國公司大舉進入,彼此爭奪,就像一群狼在爭奪一塊肥肉,胡亂撕咬,還帶著血。保留至今的一項市場調查,記錄了1993年開始時的情形:國產微機在前10名中有4席,總計佔有19?25%的市場份額,其餘80%以上全被跨國公司的微機分而食之這個調查中排在前十位的品牌如下:

◇歡◇迎◇訪◇問◇。◇

第37節:民族品牌(3)

序號牌號市場佔有率%

1IBM22?80

2長城14?52

3AST12?24

4SUPER4?66

5APPLE4?45

6PAQ2?85

7SUN2?19

8浪潮2?07

9東海1?52

10燕山1?14。不用說,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當時段永基所謂〃狼來了〃、王選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柳傳志所謂〃伸出手感覺一下,風的勁頭不小〃,確實都有證據在手。一份官方〃通報〃上的每一個資料都在證明形勢不妙:國內計算機行業的利潤總額下降26%。規模最大的〃長城〃雖然保住市場份額,利潤卻減少53%。所有企業都遭遇同樣的麻煩,因為激烈的競爭正在以降價的方式展開。這是此後綿綿不絕的價格大戰的開端。戰鬥一開始就很殘酷,微機的平均價格在一週裡下跌了4000元。然而就算賠本甩賣,還是不成。根據中國計算機市場動態網辦公室的報告,在1993年的最初兩個月裡,它們生產了8232臺微機,卻有16875臺放在倉庫裡。到了5月,庫存就增加到26851臺。

中關村的警覺和激情被煽動起來,說成〃一場可怕的恐慌〃也不過分。街頭巷議最多的話題就是〃再不行動,市場要被臺灣人搶光了〃。然而他們很快就知道,窺伺中國大陸市場的不僅是中國的臺灣人,還有美國人、日本人、新加坡人和韓國人。《科技之光報》有個記者名叫齊忠,這一年來到〃電子一條街〃上,結果發現,這裡出售的電腦有98%是美國paq、IBM、AST和HP。此外,國外產品還佔了50%的顯示器、80%的影印機、90%的軟體、90%的軟磁碟、100%的印表機、100%的傳真機、100%的硬碟、100%的主機板。看起來,整個中關村都被來自全世界的電子產品塞滿了,就像1993年3月3日的《參考訊息》說的,〃國際電腦公司進軍中關村〃。這篇文章把窗戶紙給捅破了,憂慮湧到表面。由於當時全國80%的計算機產品都是從這條街上搗騰出去的,所以也可以說,是國際電腦公司進軍全中國。段永基把它轉給國家科委主任宋健,還寫了一封信說:〃切切此情,期望引起您的注意。〃現在,公司經理們手上不光是銷售業績了,還有《國家的政策環境》、《機電部給中央的報告中有關政策建議》、《我國計算機產業〃八五〃規劃佈局》、《市場環境與分析》、《本公司與同行業的比較》、《主要競爭對手的銷售策略》。這些報告把他們和世界市場連線在一起。很多新觀念都是產生在這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