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在鹽鹼地挖一條大水渠,深一些,讓鹽鹼地的水都往這裡流,這樣能不能把鹽鹼地減少呢?”他望著李兵和李寶成。
“好,好,實在是高!”李兵和李寶成還沒說話,趙亮就一拍大腿喊了起來。大家隨後議論了下,認為這個方案比較實際可行,決定讓李寶成,李兵,左小菊三人代表知青去和大隊領導商量商量,把知青的建議說一說。
薛玉昌正在暗暗得意,突然聽到一個女知青低聲地和另一個女知青說:“真實奇了怪了,怎麼蹦出了仨領導,固步自封啊。”
李兵,李寶成,左小菊代表知青和大隊商談的結果是大隊很贊成知情的意見,但是今冬太晚了,再有二十來天就到春節,所有的建議,等開了春再說。大隊建議知青先回北京過春節,等三月回來後,在付諸實施。
知青們聽大隊讓知青先回北京過春節,立刻心裡樂開了花,幹活的熱情沒了,吃飯的饞勁也沒有了,一個個心裡想著,回北京,回北京三個字。
知青從北京到這裡雖然只有三個月,時間不長,但是這裡縱酒和北京不一樣,和生活了十幾年的北京的生活習慣不一樣,雖然有吃的,有住的,但仍然沒感覺到家的感覺,聽到讓回北京一個個可高興壞了,洗衣服,向老鄉買葵花籽,買紅棗,買花生。
因為北京平時沒有花生瓜子賣,只有節日時按人口每人只賣二兩解解饞。這裡,隨便買,買個三五斤的,沒有問題,老鄉聽到知青要回北京,也一個個湊到知青屋裡,掏出兩塊六毛錢,讓知青從北京帶兩尺燈芯絨黑布,做鞋面用,還有的掏出兩毛,讓帶幾盒火柴,1個燈泡,或幾塊打火機用的火石,知青們都準備著,再過七八天,就出發回北京了。
回北京路不遠,走太原繞個彎,也就一千里路,火車票錢十元,大部分知青插隊時都帶了點錢,可是這兩個月買吃的花了一部分,買車票錢也就不夠了,知青們琢磨琢磨,有困難,找政府啊,於是找到了大隊部,跟大隊部商量路費的事。
大隊研究了一下,決定借給知青每人十元,賬以後再算,讓知青回家。
()
知青們高高興興地準備回家了,有的甚至連包包都裝好了,只等著回家那一天了。
回北京的路線有兩條,一條走南線,到太原然後經石家莊回北京,一條走北線,到大同,經張家口回北京,票價都差不多,有沒有第三條路線回北京呢,火車沒有,可是李寶成,李兵,趙亮,王大力,李全旺他們五人卻據頂走出第三條回北京的路,不是坐火車,不是坐汽車,是發揚老八路的光榮精神,用兩條腿走回北京。
用趙亮的話說:“紅軍能走兩萬五千裡,我們難道不能走七八百里?!”為什麼一千里的路變成七八百里了,因為選擇的這條路線不繞彎,幾乎是直線。就是從插隊這裡,不去忻縣縣城直接到定襄,再到五臺縣,再到石咀,再到百花山,然後到北京。向東,向東再向東。計劃好了,下了決心,就開始準備了。
他們領了一百斤麥子,磨成面,用大鍋分成三鍋,放上紅棗,炒成炒麵,又用玉米麵貼了二十多個餅子,每人用軍用水壺裝上滿滿一壺水,在其他知青羨慕的眼光下,背上行囊,先於其他知青們兩三天,向北京方向出發了。
二三十斤的東西背在身上,剛走了二十來里路,他們一個個編出了滿頭汗,怎麼辦。走吧,口號喊出去了,牛吹出去了,不走哪行。
二十多里路,他們到了定襄縣城,定襄縣城比忻縣小一些,剛出發,雄心還在,他們沒在縣城停留,穿過縣城,繼續東進。
李兵,李寶成一直走在大家的前面,他們在班裡時,李兵是班長,李寶成是團支書,幹什麼事,他們都走在大家前面。這次步行回北京,他們倆也走在大家前面,李寶成身體健壯,個頭又高,揹著二三十斤行李,走路不打顫,真有點雄赳赳氣昂昂的架勢。李冰呢,身體就比較弱,個頭比李寶成矮半頭,身體也顯得單薄,揹著歌大行李包,走路真有點費勁,好像每邁一步,都在使著很大的氣力,可是他並沒有落後,一步步地仍然和李寶成一起,走在大家的前面。
第十四章 過年(2)
又走了大約二十來里路太陽,已經看到中午,他們在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上坐下,吃個餅子,喝點水,準備休息會兒。
第十五章 過年(3)
“好。{p)”王大力答,突然,他們倆轉回身,掄起棍子向那隻狼撲過去。那隻狼並沒動,只是停住了腳步,可是等趙亮和王大力的棍子就要落到它身上時,它突然側身跑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