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又是幹部的妻子,趙亮心裡真是又愛又怕。

劉炳坤也把關係辦了,請大家吃了頓飯,回了北京。可是找工作單位,卻犯了難,愛人陳魯平是研究生,正在讀書,沒有工作單位,接收不了他。父親又是離休軍人,也接收不了他,他拿著從山西遷來的關係證明,只把戶口上在父母的戶口本上了,其他工作關係,工資關係,檔案關係都不知往哪上。

他託人找工作接收單位,費了老鼻子勁,都沒找到。他又打電話問勞改農場的叔叔,勞改農場是否還有工作崗位,那位叔叔告訴他由於前一段時間他沒和這位叔叔聯絡,這位叔叔以為他回北京找到工作了,那勞改農場空的工作單位早有人頂上了。

劉炳坤聽後笑笑說:“天天想回北京,回北京卻找不到接收單位,讓我做無業遊民啊。”無所事事,閒聊之極,便在家中收拾收拾屋子,買菜做飯,宛然成了家庭婦男。

鮮可欣也調回北京了,也沒找到工作單位。好在大鳳會石匠活,花些錢在房山縣開了個小石料廠,打點石碑,刻些石材,石臺階,或雕個石獅子,石桌,石墩的,銷路也算不錯。

後又僱了幾個工人,進了一些裝置,石料廠開的便大了些,鮮可欣便也沒心找接收單位了,和大鳳學起刻石頭的手藝。

鮮可欣也不是笨人,幾月下來,粗活能幹了,再加上又要跑銷路,工作也是忙忙碌碌的。

徐風霞調回北京一所小學當教師了,夢瓊和忻鋼也隨她回了北京。王大力單身留在忻縣,這些日子他無心上班,也無心上電大課,只是琢磨著自己何時才能調回北京。

徐風霞回京的第二個月,他便和徐風霞復了婚,復婚後他便申請兩地生活調回北京,可他不是教師,那所小學校不接收他。

正在接收單位找不到時,徐風霞新教的小學裡面有一個叫蔡力的小朋友,他的父親在北京山口中學當校長,小學生開家長會時,閒聊談起了王大力沒接收單位的事,那山口中學的蔡校長說:“徐老師,您不用著急,我們中學可以接收你愛人。”

“真的?”徐風霞喜出望外。

“徐老師的事,我們能幫一定幫的。”果然沒多久,這事就辦成了。

拿著調令,王大力去和車間王主任,丁書記告別。王主任說:“大力啊,一晃咱們相處十多年了,你也由一個小夥子變成中年人了,在廠裡這十多年,你們調回去這些知青乾的都不賴,都給廠裡作了很大貢獻,都成了廠裡的技術骨幹。

如果你們不是調回北京,而是調去其他地方,我們還真捨不得放你們走。你們回北京後,好好幹啊!”

“祝你們回北京後,生活好,工作好!”丁書記也說道。

王大力又跑到忻縣電大,問自己回北京用不用轉學,電大老師說:“你想轉到北京電大,我們就給你開個轉學證明,如果不想轉,六月回來做一下畢業論文就行了,反正離畢業只差半年時間,該學的都學了,只欠個畢業論文和答辯。六月我們聯絡你,在北京做完畢業論文,回忻縣做個答辯,兩三天的事。”

王大力聽後,也就沒轉學。王大力走出鋼鐵廠,幾次回頭,望望熟悉的高爐,熟悉的熱風爐,心中突然產生一種似舍難離的感覺,在這裡雖然勞累,危險,塵土飛揚,噪聲吵人,可這些似乎已融入王大力的血脈中,聽到它,見到它,便覺得熟悉自然。

而今一離去,便像胎兒離開母體一樣,剪斷臍帶時,疼的胎兒哇哇大哭,王大力心中也有這種既痛苦又興奮的感覺,他覺得眼睛有些溼潤了,和離插隊的村到鋼廠一樣,他要離開這工作,生活,養育了他十幾年的小鋼鐵廠。

整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第一章 服務公司

早上八點鐘,王大力準時來到山口中學報到,這是北京西郊一個普通中學,王大力朝陽區的住處,整整坐了一個多小時的汽車。

王大力走進蔡校長的辦公室。“你來了,是王大力吧?”四十歲上下,有些微禿頂的蔡校長笑容可掬地說。

他讓王大力坐下,隨後撥了幾個電話,一會兒屋裡便來了三四個人,蔡校長一一對王大力介紹:“這是趙書記,這是李副校長,這是後勤劉主任。”

王大力一一向他們點頭,臉上充滿強擠出的笑容。

大家坐下後,蔡校長正式給大家介紹:“這是王大力同志,是六八年去山西插隊的,現調回北京,來我校工作,以後都是同志了,大家互相關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