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道:用船裝回來。
山上怎麼走船呀?臺下觀眾,包括周恩來、博古、洛甫等中央領導,都鬨然大笑起來。
蔣介石被押上來了。林彪瞅著扮演蔣介石的紅1軍團保衛局長羅瑞卿:你是蔣介石?
羅瑞卿道聲是,林彪又問:你為什麼這樣瘦?
哪有這詞兒呀?羅瑞卿愣了一下,趕緊補臺:我滿腦子只想著剝削人民,所以胖不起來。
——那為什麼不吃補藥?
補藥?什麼補藥呀?羅瑞卿一時答不上來。
——補藥可多了,人參、燕窩、罐頭、紅燒肉……
——什麼補藥都不中用,我心腸壞了,吃紅肉拉白屎,不可救藥。
兩個人就這麼無拘無束地來上了,臺下那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出絕妙的小品。
以林彪的性格和作風,就算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也不可能被什麼“臺詞”牽著鼻子走。當然,這都是以達到最佳效果為目的的——就像這出被演成了小品的話劇一樣。
在這極可能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官兵同樂中,無論林彪隨心所欲地把《廬山雪》表演得怎樣生動、活潑,他都是在戰場上“活潑”。
林彪崇尚進攻。
遼瀋戰役是進攻,平津戰役是進攻,衡寶戰役是進攻,海南島戰役是進攻,只有進攻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這是最簡單的常識了。
問題在於敵強我弱時,林彪依然強調進攻。
1938年5月,他在《關於抗大教育方針的講話》中,講道:
南口的天險,娘子關的天險,我們曾經是守過的,結果敵人還是從南面繞過去了。我們有大軍堅守的地方,敵人不攻,而是專找薄弱的地方和空虛的地方,這一打我們非跑不可。我國地大的長處如果是採取防禦戰,則這個長處反而變成我們的弱點。如果我們採取進攻的戰法,我們作戰的迂迴地區廣大,我們可以隨意選擇有利的機會消滅敵人。
我們的步兵很多,這是突擊的力量,是衝鋒肉搏的力量,對進攻是有利的,是我們的長處。但是如果採取防禦,這個優點便不能發揮,相反的,是便利日本帝國主義,可以調動幾十門大炮來向我們射擊……在南口及上戰鬥中,我軍棲牲很大,但還有看不到日本兵的。
在兵團戰術中.以運動戰為主,以陣地戰、游擊戰為輔。但其中有一箇中心,就是都要進攻,要包括進攻的精神.以進攻為主要的手段。運動戰以進攻的運動戰為主。
不是那種死打硬拼的攻城拔寨式的進攻,而是運動戰的進攻,是由我選擇時間、地點、作戰方式的進攻,像平型關戰鬥那樣,像秀水河子戰鬥那樣。
從遼西退到遼北,林彪不是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