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背與金之約定而招致的是“二帝北行”這個悲慘的事態。宋以“與野蠻人之約定可以不遵守”的想法,於協定成立後對金軍發動夜襲。雖然此舉因姚平仲擅自行動而歸於失敗,但原本進言對金軍發動攻擊的還是主戰派人員。高宗(當時為康王)當時正以人質身份在金軍軍營內。

違反協定事項時,人質有可能遭殺——這是常識。李綱等人明知道這一點,卻採取違反的行動。

比起國運,康王之命不值一顧。——李綱是基於這個想法而主張強硬政策的。

高宗一想起人質時代的事,就對主戰派人員極為憤怒。

但即位而準備重建國家的現在,實在不能無視於佔政權中樞的主戰論者的意見。

張邦昌不但被赦免,更獲授位在三公之上的太保之名譽職,並且受封為同安郡王。

他救了皇室祖先之陵墓——高宗的用意在於對這一點表示感謝,但主戰論者卻對大逆之徒被授予王爵之事而大為憤慨。這股憤慨之氣非得緩和不可。

高宗政權的要人,以主戰派佔壓倒性的人數。由於媾和派受“偽命”的人為數不少,因而絕難進入高宗政權。

“靖康之難”(指“二帝北行”而言)乃媾和派誤國的結果。——這個理論在主戰派的主導之下成立,李邦彥、吳敏等媾和派要人逐一被處流放罪。如此一來,對張邦昌當然也不能另眼相看。

將張邦昌安置潭州(湖南省)。——皇帝被迫作這個決定。安置實際上等於是流放。

不久,宰相李綱兼任御營使,成為兼管政治和軍事的最高負責人。這個不知妥協的強硬派掌握實權之後,就打出一種精神振興政策來。

國家刑政以對僭逆及偽命之徒行斷然措置為最高原則。無此,宋之國家將無以立足。——這個目的當然在於肅清媾和派。

未幾,使者奉命前往潭州,對被安置在該地的張邦昌傳達“賜死”旨意。

“吾命休矣。”張邦昌仰天服下毒藥。金因此而得到再度派大軍南下的口實。

張邦昌應該是在金的保護之下統治河南百姓的人,而宋的殘存政權卻恣意將之殺害。不對宋加以懲處,金國的權威豈不掃地?

此次派遣軍隊的目的,在於對殺害金國藩屏之大楚皇帝的兇徒興師問罪。將在遼東的舊宋二廢帝及其家族家臣,移至更偏僻之地。——金以此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