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擺出東征的姿態,金因而非得對他有所提防不可。
早知道有這樣的情勢,宋或許不會降伏而多抗拒一些時候吧?情報不足往往左右一國的命運,這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由於契丹族蠢蠢欲動的訊息四處傳開,金於是自河南撤兵,而撤兵的前提是帶走宋的所有皇族,包括欽宗、徽宗、后妃在內的宋皇族共有四百七十餘人,隨從的家臣人數更多。由於這是連根拔起,宋之復活看似不可能,正因為對這一點放心,所以金才決定撤兵。
金兵撤退後,張邦昌就迫不及待似的宣佈退位。沒有皇帝的存在,楚這個傀儡國家也就自然消滅了。
但如此一來,河南老百姓要由誰來照顧呢?政府機構依舊存在,公務人員都在等待命令。在這種情形下,釋出命令的源頭——國家之主——是絕對必要的。
張邦昌抬出過去為哲宗皇后的孟氏,讓她以“宋太后”的身份實施垂簾政治。
孟氏沒有被帶到北方的原因是:她雖然過去是哲宗的皇后,但後來已被廢。由於是被離異的妻子,所以在宋的皇室名簿上並無其名。金是根據名簿拉人的,她因而沒有被拉到。哲宗是徽宗之兄,因此,孟氏是徽宗的兄嫂、欽宗的伯母。
如前所述,皇室名簿上記載其名而人卻不在首都的親王,只有以使節身份於赴任途中為士民留住、後來奉詔受命當河北兵馬大元帥的康王一人。
康王趙構已返回河南,並且在濟州、濮州二地招募到八萬兵員。這支以救援首都為目的募兵卻沒有趕上時間,因為開封陷落得太快了。
二帝北行是這一年四月間的事。
五月,康王入住應天府(河南省商丘市)就帝位,並且改元為建炎。由於這不是因先帝死而即位,因此,沒有等到隔年便改元。
也就是說,1127年四月之前是靖康二年,五月起則為建炎元年。
聽到康王趙構進入應天府訊息的張邦昌,立刻從開封趕赴該地,晉謁康王。張邦昌跪伏地面,請求賜死。
“臣罪該萬死……”張邦昌嗚咽著道。
“讓你受苦了。”康王道。康王曾經以人質身份前往北方,張邦昌則以計議使身份與之隨行。康王對張邦昌有同病相憐的憐憫之心,應該是自然的事情吧?
“和皇上分手後,微臣著實吃了不少苦。”張邦昌回答。
由於更換人質,康王得以回到開封,張邦昌則跟隨肅王前往燕京。
“聽說你當上大楚皇帝,但那是被女真族所逼,無可奈何。女真軍隊撤退後,你立刻宣佈去除帝號,朕對這一點深深嘉許。”康王以這些話安慰張邦昌。
於康王即位的同時,在開封的宋太后有了“撤簾”之事;也就是說,宋太后的攝政政治宣佈結束,從此皇帝康王開始親政。
楚崩潰,宋南遷(2)
宋是否因此而復興?欽宗之弟康王的即位,算來是特例。史家習慣將這以後的宋稱為“南宋”,對這以前的宋則以“北宋”名之。有人則以繼承程式的特異性為理由,認為這是不同的王朝。如此一來,康王趙構應該算是新王朝的創始者吧!
康王趙構就是南宋高宗。
對於赦免張邦昌一事,主戰派表示強烈的反對。
——就帝位一事,分明就是對宋之叛逆。
——說是被金強制,但受偽命一事本身已是大逆之舉。
這樣的論調越來越強烈,代表人物正是主戰派的領袖李綱。
“臣無法與張邦昌之輩同席。他是犯僭逆及偽命雙重之罪的大逆之徒。倘若皇上繼續用邦昌,臣希望被解職。”李綱加重語氣道。
高宗為之蹙起眉頭。
高宗赦免張邦昌是出於本身之意,事前沒有和任何人商量。因為他認為張邦昌是應該被赦免的。
高宗知道張邦昌在答應成為傀儡國家之皇帝時,曾經向金提出如下的條件:
——不得損毀宋朝歷代皇帝之陵墓。
——沒收官庫乃不得已之事,但絕對禁止掠奪民家。
倘若不這麼做,險惡的民心隨時有引發暴亂的可能。因此,自己在統治上一點把握都沒有——張邦昌以幾近哀求的態度向金國強調。
金國大致接受張邦昌提出的條件。
以間接方式支配的河南之地倘若不安定,金國一定會陷於苦境。因此,金國基於國家的利益,判斷不違背張邦昌之約定為上策。
與之相較,主戰論者所做的事情,帶來的是什麼樣的結果呢?因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