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術明星,成了暢銷書作家,日程排得滿滿,天上飛來飛去,頭像上了郵票。人們不禁懷疑:本來最不喜歡出頭露面的老夫子,怎麼現在到處出頭露面的偏偏是他?

王立群是山東人,山東有這樣的俗話:“老天爺餓不死傻鳥兒” ,“公道自在人心”。

王立群是如何以“人心”換“公道”、一飛沖天的?

我們從最近的事說起:王立群參與百家講壇講經典。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讀孟子的夫子(1)

百家講壇主講人之間互相交流的最佳手段是互發簡訊,

我跟百家講壇其他主講人打交道,主要透過簡訊。回簡訊最快的是王立群和隋麗娟。王立群晚上手機關機,如果他沒看到我晚上十點之後發的簡訊,會在第二天一開手機,馬上回通道歉。

我有什麼事需要找人商量,常找易中天。易中天聰明過人,點子特多。但易中天經常手機不開機,座機是錄音。而找王立群商量,總是電話一打就通,電簡訊一發就回。

2007年因為要搞世界遺產紀念活動,百家講壇節目組出個新招:請二十位主講人講經典。我是年初到北京時知道這事的。百家講壇通知我準備一集“我讀經典”。接著我到鞍山講學,就琢磨我講什麼內容?我把初步想法發給張長虹,長虹告訴我:王立群老師已經給我們講了一堂,我們覺得結合個人經歷講經典,這個思路很好。

我回到濟南,摸起電話找王立群,我對他說:聽說講經典得結合個人經歷?你和易大佬都曾上山下鄉,經過風雨見過世面,本人屬“溫室裡的花朵”,“文革”前就大學畢業。如果要我講經典,只能講學習啦。只能講講跟外國留學生、外國專家、還有大家名家打交道的事兒,要不,我講講《論語》“學而”的事兒?接著我講了幾段有趣的例子。

王立群立即說:“馬姐”的經歷正是“馬姐”的財富。你這樣的經歷是別人沒有的。肯定能講出味兒來!你講你和外國留學生、外國專家打交道的事兒,這些事很新鮮,觀眾肯定樂意聽!你就講《論語》講學習吧。

其實結合個人經歷講經典,不是王立群的發明創造,而是製片人萬衛的既定方針。王立群知道後,率先付諸行動。

當時,我問王立群:你準備講什麼?

講孟子啊。王立群說。

我立即明白,像王立群這樣因“出身不好”而吃夠苦頭的,必須得找孟子“天將降大仁於斯”對號入座啊。

哪個說王立群“笨”啦?他聰明著咧。

我說:你啥時寫好啊?發我看看?

我提這樣的要求,按說是犯忌的。同樣講經典,人家憑什麼把自己還沒成熟的講稿發給你看?你把精華都借鑑去,算誰的?

王立群毫不猶豫,馬上答應。

我說:我寫好也發給你。給我提提意見啊。你是研究文學史前半段的,我是研究後半段的,我主要研究小說。講經應該是你拿手。

王立群說:我既得寫讀經,還得寫讀《史記》,未必有時間研究馬姐的講稿,你還是聽聽長虹和解老師的意見吧。

這也是王立群的特點:他能辦的事,他答應辦;不能辦的事,他就說不能辦,決不虛與委蛇,說得天花亂墜,最後不辦實事。

我在王立群啟發下透過個人經歷講經典的講稿,居然一次“矇混過關”,我很得意。王立群卻沒這麼容易。一週之內,他給我發了三稿,他的第一稿發給編導;編導提了意見,他修改了寫第二稿;編導再提意見,他寫了第三稿。

我用讀散文的眼光看王立群寫的三次稿子,覺得一稿不如一稿。就對家人說:“老笨給指揮得快要找不到北了。”

“老笨”是我和易中天背後對王立群的稱呼。王立群為人老實,有時上小報的當。我和易中天就拿王立群“笨對新聞界”的事相郵傳做笑語。當然啦,易中天笑完了,再幫王立群支招。

王立群到北京,在拍攝地點,跟大家議論如何講經典,問:我該按哪一稿講?這個編導組長說:應該按A稿講;那個編導組長說:應該按B稿講;百家講壇總導演說:得按C稿講。據說製片人和總策劃還另有意見。

王立群非常驚訝,怎麼?我寫的稿子,你們都看了?連其他組編導也看了?

王立群還不知道,另外一些組的主講人也有人看過呢。

王立群用自己的稿子“誘導”了大家。我給王立群發條簡訊:“知道你對講壇諸位的最大幫助不?‘結合個人經歷講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