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閡恍┪惱路⒈碓凇段難�纜邸泛汀段難б挪�飛稀U飭礁隹�鐫諮Э品段�撬�蕉ゼ犢�鎩�

埋頭苦幹的王立群在河南大學成人物了。

全校發科研大獎,文科只有一位,王立群。

王立群還沒上百家講壇,就已是拿津貼不考評的教授。

王立群體味到了什麼叫“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在高等學校,教授們研究的內容,就是他開選修課的內容,王立群開的主要選修課有:《文選》研究、《史記》研究。

我的授業恩師、語言學家殷孟倫先生說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教書三年成白丁”。什麼意思?如果做教師的總教同一門課,但是對這門學問不做深入研究,你這個教師,就完蛋了,成白丁了。

王立群教《史記》幾十遍。是不是成了“白丁”了?大概不是。他有研究《史記》的著作。而教幾十遍的課對於一位教授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熟能生巧。熟能生巧的結果,是王立群給百家講壇前來“海選”的解如光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能脫稿演講、口若懸河、條理清晰、分析人物和事件生動精彩。最終,一堂“鴻門宴”把王立群送上百家講壇。

王立群體味到了什麼叫“天道酬勤”。

高等學校講究門戶觀念:你是重點大學的,我是非重點大學的;你是名牌大學的,我是普通大學的;你是部屬大學的,我是省屬大學的……壁壘森嚴,等級分明。但是,到了百家講壇,你是哪一級學校的,已經不再重要。甚至你是哪級職稱,都也不再重要。紀連海不就是來自中學?最主要的是:你的選題是不是百家講壇需要的?你的學術素養、你的演講水平、你在觀眾跟前的親和力,能不能為傳統文化走向大眾服務?能不能提高百家講壇的收視率?

王立群如何被百家講壇的“伯樂”透過“海選”發現,已被報紙炒得路人皆知。當初到河南大學“海選”的是解如光、魏學來、郭巧紅。手裡捧的是製片人萬衛選主講人的“三大要素”尚方劍:口頭表達、學術修養、親和力。王立群靠他已經在河南大學講過六七十遍的《鴻門宴》打動了這三個人。王立群自己形容:他講《鴻門宴》,閉著眼也能講,關了燈也能把原文一段一段背下來。

王立群的講述恰好跟萬衛對主講人的要求吻合。

河南省屬高校的王立群居然上了央視百家講壇!

王立群上了中央電視臺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他成了記者圍追堵截的物件;

他成了出版商互相爭奪的物件;

他成了這講座那講座青睞的物件;

他成了“群眾”追捧的物件;……。

他成了省委書記點名參祭黃帝陵的物件。

王立群體味到六十歲老男人也可以有“花樣年華”。

王立群在《百家講壇》開講《史記》始於2007年1月6日。不到一個月,馬上有書商跟風推出兩本關於《史記》的書,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書的作者不是王立群,而是一位自稱跟王立群同事的人。

多味人生(2)

3月24日閻崇年來濟南,新華書店在酒店請客。閻老師對我說:“有個人,說他是搞《史記》的,跟王立群一個教研室,也搞了幾十年。還是王立群的好朋友。現在他出了本書談《史記》。“

閻夫人是聰明人,她說:“實際上是:王立群在電視臺講《史記》,那個人在下邊賣書。”

世界上常有這種“禿子跟著月亮走”的聰明人,眼明手快地抓住先機。

世界上的事,常常如此。你埋頭苦幹,往往不如別人巧幹會幹。

我發簡訊把閻老師的話告訴王立群,王立群馬上回:“我和他有一面之識。“

“那個人還說他是《史記》研究會會長。”閻崇年又說。

閻老師是個頭腦清醒,處事老辣的老學者。他對社會人生常有入木三分的觀察和判斷,然後做巧妙機智的應對。而且,閻老師考慮問題全面,與人為善。我在跟閻老師接觸過程中獲益良多。

我把閻崇年的話告訴王立群,王立群回:“胡扯!他與史記研究會毫無聯絡。不擇手段,借我炒他。”

對這樣的事,王立群有什麼辦法?王立群啥辦法也沒有。找那位仁兄較真?可能得到這樣的回答:你講你的課,我賣我的書,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我如何宣傳我的書,你管得著嗎?焉知我的書就不如你的書?

王立群體味到,成名了,有風光,有名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