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認為經過武則天多年的統治,李武兩家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因此在未來也還是會緊密結合。另一位唐史研究前輩黃永年先生在此基礎上,又修正了這種觀點,提出“李武政權”的說法,認為武則天在晚年實際上想要建立一個由李家當皇帝擔虛名,而武家掌實權任將相的聯合政權。這些說法是否正確,屬於學術爭論範疇,在此我們姑且不論,但是要說武則天晚年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就是協調李武兩家的關係,這並沒有錯。剛才提到的立誓明堂,就是武則天在這方面的努力舉措之一。既然李武兩家都是左右未來的政治勢力,而兩家關係對於政治走勢又至關重要,那麼太平公主的身份與地位就非常微妙了。她既是李家的女兒,又是武家的媳婦,她到底算是哪邊的人呢?

一、心繫李家

要想知道太平公主屬於哪一邊,我們需要看一看她在這一時期參與了哪些政治活動,她是以什麼身份參與這些政治活動的,擔當的又是什麼角色。太平公主在這一時期涉入了三次重大的政治事件。第一件事就是發生在聖歷二年(699年)六月的明堂立誓。這次活動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太平公主和武攸暨夫婦倆都出面了。在中國傳統的家庭角色關係中,男主外,女主內,像盟誓這樣重大的政治活動,武攸暨自然要作為一家之主出席,可是太平公主也出席盟誓,這就有些不同尋常了。很明顯,這種安排意味著在武則天心目中,太平公主是被當作李家人來看待的。太平公主與武攸暨雖然是一家人,可那只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在政治角色和陣營的劃分上,兩人就各自歸屬不同陣營了。而從盟誓的過程也可以看出,對於太平公主政治角色和陣營的分配,李武兩家似乎都沒有什麼異議,可以說,太平公主在政治上屬於李家陣營,這是李武兩家的共識。

第二件事則發生在長安二年(702年)八月,太子李顯、相王李旦與太平公主聯合上表,請求封武則天最寵愛的張昌宗為王。當時武則天已經率領朝廷從洛陽回到李唐舊都長安,表現出了迴歸李唐的態勢,但是,當時張昌宗兄弟在政治上的力量已不可小視,他們的介入,加重了政治上不穩定的因素。李氏三兄妹請求封張昌宗為王,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呢?目的很明顯,是為了討好張氏兄弟,進而討好武則天本人,希望藉此能夠順利完成權力交接,使太子李顯能順順利利地登上皇位。這是李氏三兄妹的第一次聯合行動。太平公主選擇和兩個哥哥一起上表,這意味著她本人也選擇了加入李氏一方。

第三件事則沒有前兩件那麼好玩兒與輕鬆了,因為太平公主是被動捲入的。長安三年九月,張昌宗狀告當朝宰相、同時也是李顯的下屬、太子左庶子魏元忠與太平公主的情夫司禮丞高戩,說他們彼此商議“皇帝年老,不如侍奉太子長久”。張昌宗的直接控告物件雖然是魏元忠和高戩兩人,但是很明顯,矛頭直指幕後的太子李顯和太平公主兄妹。張昌宗的目的是告訴武則天,太子想要聯合妹妹搶班奪權。這件事表明,李氏兄妹想要討好張昌宗,但是張昌宗並不領情,非但如此,他還搶先發難,構陷李氏兄妹。不過另一方面,這件事也反映出,在政敵心目中,太平公主是被視為李家人的。

把這三件事結合在一起,我們就能得出結論了。雖然太平公主嫁給了武家,雖然她從第一次婚姻到第二次婚姻的轉變是以脫離李氏融入武氏為旨歸的,但在關鍵時刻,她還是被各種政治勢力視作李家的女兒,而不是武家的媳婦。這其實是由唐朝的時代特點所致。和後世不同,在當時,即便已經出嫁,女兒仍然被界定為主要從屬於父親,而不是從屬於丈夫,這種先天身份是終生不可改變的。另外,和兩個哥哥站在同一陣營,也是太平公主本人的選擇。她的這一選擇對於時局發展可謂至關重要,因為當時武則天已經日薄西山,政治博弈到了關鍵時候,各方的勢力對比將會直接影響到日後的政治走向。太平公主在武週一朝一直得寵,特別是在聖歷(698-700年)之後,她參政程度日益加深,比起從房陵回到首都不久、立足未穩的李顯,以及長期遭軟禁,早被嚇得戰戰兢兢、不敢輕舉妄動的李旦,她的政治經驗更加豐富,也更有權勢。這對於增強李氏一方的實力,意義非凡。而李家陣營當時正在謀劃一件大事,是什麼事呢?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二、神龍政變(1)

這件大事就是政變。這場軍事政變發生在神龍元年(705年)。由宰相張柬之等人籌劃,聯合太子李顯兄妹發動兵變,殺死二張兄弟,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李顯復位,史稱“神龍政變”。

當時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