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透過這三件事,我們應該怎樣評價初涉政壇的太平公主呢?首先應該承認,此時的太平公主確實已經顯露出政治權謀,什麼樣的事情該她參與,以什麼方式參與,都拿捏得很準。第二,太平公主為人處世非常謹慎,參與的任何政治秘密都從不向外洩露,值得信任。所以,雖然史書記載太平公主常常參與謀議,但是,我們今天知道的,也就只有這麼一點蛛絲馬跡。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像她,絕非虛言。最後,此時太平公主參與政治的程度還相當膚淺。殺死馮小寶、推薦張昌宗,都還屬於武則天的私生活範圍;即便是扳倒來俊臣,也僅僅是一種自保的行為,而且起的作用也並不關鍵。

為什麼會如此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武則天當時還牢牢控制著權力,不容許任何人染指。雖然太平公主表現出了讓她欣賞的政治才華,雖然她也會和太平公主謀劃一些事情,讓太平公主知道一些心腹機密,但是,她永遠不會忘記警告太平公主,這是大內秘事,絕不能洩漏出去!另一方面,太平公主也從薛紹之死中體會到,母親的絕對權威不容挑戰。她雖然貴為第一公主,但也只能是盡力取悅母親。因為有這樣的認識,所以對這個時候的太平公主,史書的評價是“畏懼自檢”,小心翼翼,不敢露出半點鋒芒。這樣的態度讓她贏得了武則天的認可,她的封戶從出嫁時的三百五十戶漲到了一千二百戶,後來又漲到三千戶,是其他公主的十倍。太平公主也利用這些資產求田問舍,生活過得相當滋潤。

此時的太平公主,既沒有走上政治前臺的機會,也沒有走上政治前臺的打算。不過,這一時期在武則天監控下的參政,還是給了太平公主很多的經驗。武則天日復一日,逐漸衰老,而太平公主正處在錦繡年華,這對她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 想看書來

一、心繫李家

在儒家傳統禮數里,明堂是天子布正之所,是有道之君合法性與神聖性的最高象徵。公元699年,武周都城洛陽的明堂裡上演了一幕喜劇。這天,武則天新立的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以及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堂侄武攸暨與另一個堂侄武攸寧,分左右兩排站定,祭祀上天,發誓李武兩家今後要彼此扶持,互相幫助,和平共處。發誓完畢後,雙方還煞有介事地把誓文刻在鐵板上,收入當時的國家檔案館(史館)中。這個儀式的主持人就是女皇武則天。一套程式折騰下來,這位七十五歲的老太太,顯得有點疲憊,可是她還是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場李武兩家的立誓究竟有什麼深意呢?

當初,因為武則天的政治需要,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以悲劇收場,相夫教子的寧靜生活被打破,太平公主本人也就此踏入政壇。初涉政壇的太平公主,雖然“工心計,多權略”,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懾於母親的天威,她都小心翼翼,不敢露出半點鋒芒。然而,這種局面從聖歷年間開始發生顯著的變化,變化的原因就是武則天一日比一日更加衰老,走到了英雄的暮年。老病纏身的武則天對權力的控制能力日漸下降,原來緊密團結在她周圍,看起來像是鐵板一塊的朝廷,也就隨之出現了分化,逐漸形成了三種勢力。

哪三種勢力呢?第一種是內廷勢力,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數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他們是晚年武則天接觸得最多、最為寵愛與最信任的人,因此兩人身邊聚集了一批急於進取的官僚,對朝政有相當強的影響力。第二種是李家勢力。武則天經過百轉千回的思索,終於選定三兒子李顯做接班人,把他從房陵召回洛陽,立為太子。武則天的這些舉動表明,她已明確了迴歸李唐的政治方向。與此同時,老四李旦也結束了十多年的軟禁狀態,被封為相王,擔任軍隊統率。李家的勢力有了顯著回升。第三種是武家勢力。武周時代,武家的子孫都被封為王,擔任軍政要職,培養了相當強的勢力。武則天雖然決定迴歸李唐,但還是希望在她死後仍然維持武家權勢不衰,所以武家兄弟雖然失去了皇帝候選人資格,但是勢力並沒有受到打壓。

這三方勢力到底各自扮演了什麼角色呢?仔細想想可以發現,張氏兄弟雖然是外人,但其實就是武則天的耳目喉舌,恰恰代表的是武則天本人,是她自身勢力的一種延伸。年邁的武則天希望透過他們繼續掌控朝廷。如果借用佛教的說法,那麼二張兄弟就是現世佛,代表著當下的力量;而李家和武家則代表著武則天死後國家的政治走向,是決定著整個國家前途命運的未來佛。

對於李家和武家這兩方勢力,武則天打的是什麼算盤呢?隋唐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提出過“李武韋楊婚姻集團”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