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該公司出售了蘇丹的石油開採權。 1999年,中國開始開發被遺棄的雪佛龍油田,取得了顯著成果。

然而,2007年,雪佛龍公司並沒有遠離達爾富爾。

查德石油和輸油管政治

賴斯曾經就職於雪佛龍石油公司。2007年,這家公司與另一家美國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在蘇丹鄰國查德剛剛修建完成價值37億美元的輸油管線,這條管線從靠近達爾富爾的查德中部多巴、經喀麥隆到大西洋的克里比,每天有16萬桶原油運往美國的煉油廠。

為此,它們與查德“終身總統”伊德里斯·代比——一個*的暴君——合作。有人指責他將美國援助的武器提供給達爾富爾的叛軍。查德參與了華盛頓的一項計劃,由五角大樓的美國駐歐洲司令部主持,訓練代比的軍隊與“*恐怖主義”作戰。

在美國軍事援助、訓練和武器的支援下,2004年代比發動了導致達爾富爾衝突的第一輪進攻。他使用了來自鄰近達爾富爾的精銳總統衛隊。查德與達爾富爾之間的邊界實際上形同虛設。代比向精銳部隊提供了適於在各種地形上行駛的車輛、武器和高射機槍,幫助達爾富爾叛軍在蘇丹東南部與蘇丹政府軍作戰。美國對代比的軍事援助事實上引發了達爾富爾的血腥屠殺。喀土穆對此做出了反應,潰敗的叛軍瘋狂地燒殺搶掠。

緊接著,華盛頓支援的非政府組織和美國政府採取行動,毫無由頭地指責蘇丹政府進行種族滅絕,以此作為最終將聯合國及北約部隊引入達爾富爾和蘇丹南部油田的藉口。由此看來,美國對達爾富爾重新感興趣的背後,是石油而不是人道災難。

“達爾富爾種族滅絕”的宣傳攻勢始於2003年,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同時雪佛龍公司的查德喀麥隆石油管線開始送油。現在美國在查德擁有一個基地,來謀取達爾富爾的石油,如果北約“維和部隊”進入,就可以與中國爭奪新的石油來源。

美國在達爾富爾——更廣泛範圍內在非洲之角——的軍事目標,透過美國和北約支援下的非盟部隊在達爾富爾得到實現。非盟部隊被認為是“中立”的“維和”人員,北約為它們提供地面和空中支援。

2008年年初,蘇丹在三條戰線上——烏干達、查德和衣索比亞——拉開戰事。每條戰線都有美國的軍事存在和正在實施的軍事計劃。在蘇丹的戰爭有美國秘密行動的介入,也有美國訓練過的來自蘇丹、查德、衣索比亞和烏干達的“叛軍”的參與。

2008年5月,在查德支援下的非正規軍,在“正義與平等運動”領導人哈利勒·易卜拉欣指揮下,直接對蘇丹首都喀土穆發動了大膽的進攻,但這場進攻最終被打退。蘇丹政府指責查德在幕後支援這次挑釁。

《倫敦時報》確認了查德的代比與蘇丹“正義與平等運動”組織之間的聯絡:“查德和蘇丹相互指責對方支援內部的反叛運動,破壞國內政權穩定。雖然‘正義與平等運動’的戰士否認從查德獲得支援,但眾所周知,他們與代比總統、與該運動領導人一樣來自同一個扎哈瓦部落。2008年2月,‘正義與平等運動’部隊從蘇丹開入查德,阻止查德叛軍進入首都恩賈梅納,保護代比。在邊界蘇丹一側,經常見到查德叛軍在西達爾富爾首府傑奈納購買補給。上個月《倫敦時報》記者看見從查德過來的叛軍說法語,這表明他們來自達爾富爾,他們不受任何約束地在城鎮市場開著皮卡跑來跑去。”

第三章 新鴉片戰爭:透過合成的(15)

查德的代比也寄望於中國

由美國和世界銀行投資、從查德到喀麥隆海岸石油管線的完成,是華盛頓更宏大計劃的一部分。這個計劃的目標是,控制從蘇丹、向西到整個幾內亞灣的豐富石油資源。據稱,這個區域潛在的石油資源數量與整個富含石油的波斯灣相當。

但華盛頓從前的朋友,查德的代比,從某個時候開始,對僅從在美國控制之下的石油利潤中分一杯羹感到不滿。2006年年初他和查德議會做出決定,用更多的石油收入來支援軍事行動和加強軍隊,世界銀行新行長、伊拉克戰爭的設計者沃爾福威茨採取行動中止了對查德的貸款。

接下來在2006年8月再次贏得選舉後, 代比成立了查德自己的石油公司SHT,並以不上稅為理由威脅要驅逐雪佛龍公司和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他要求擁有60%的查德輸油管線股份。最終他與這些石油公司達成了協議,但變化的苗頭已經顯露出來。

代比還面臨著來自查德內部反叛集團越來越大的壓力。這個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