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山。早在吳淞中學時期,便開始在報刊上發表文學作品。1950年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後到安徽做過四期土改工作,曾發動農民建立互助組,開展生產救災。對農民生活和農村工作的實際體會和深切瞭解,為他日後在農民題材文學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寬厚的基礎。嚴先生曾任職安徽省委組織部,1952年任安徽銅官山礦務局秘書和辦公室副主任。一個不滿20歲的青年,已經涉足了社會生活的幾大重要領域,這也許是他日後“最傾心”於小說研究的根基之一吧。他說:“在各種文學樣式裡,小說最便於表現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複雜內容。而要評論小說作品,最緊要也是最困難之處,便是體察人情,體察生活。”

帶著這種豐富的體察積累,嚴家炎先生1956年考取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副博士研究生,1958年留系任教,從此開始了他的學者生涯。從最初的評論文章起,嚴先生就堅持“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原則,對陳腔濫調、空洞無物的文風保持著清醒的警惕。即便在為《文藝報》作業餘評論員,需要寫一些“命題作文”時,他仍然“堅持先以普通讀者的身份,在心情完全放鬆的情況下將作品欣賞一遍”,以便“為整個批評建立比較牢靠的基礎”。西方的美學理論稱此為所謂用“奧卡姆剃刀”剔除了一切先入之見的胡塞爾現象學意義上的“純閱讀”,而嚴家炎先生則是懷著嚴肅的責任感、使命感這樣做的。從1960年任講師,到1978年任副教授、中文系主任,他始終堅持“從藝術欣賞入手,在鑑賞的基礎上評論,將直觀的欣賞和理性的分析結合起來,將美學的批評和歷史的批評統一起來”,在情感上的“趁熱打鐵”與理智上的“冷處理”之間找到一個適度的平衡點。而歷史主義的標準則是確定這個平衡點的“唯一正確的標準”。

由於捍衛這一標準,嚴家炎先生的學術道路既是堅實的,也是坎坷的。60年代初,在對柳青《創業史》的評論中,嚴先生髮表了一系列充滿卓越史識的獨立見解,遭到全國百餘篇文章的圍攻,餘波延續多年。而今那些圍攻已然“曲終人不見”,只有嚴先生歷經歲月考驗的不易之論“江上數峰青”。想一想嚴先生初入學苑的那個時代,應該感受到,他不動聲色的文筆中蘊含著多麼巨大的真理的力量。他60年代與唐彛�餐�鞅嗟摹噸洩�執�難�貳罰��袷捉旃�矣判憬灘慕保�兩袢允歉鞔笞ㄔ盒5娜ㄍ�萄Ю侗盡R�抵�鰨�舷壬�⒉凰愣啵�窈癖”〉囊簿褪�嘀鄭�肽切�爸�韉壬懟鋇某鍪櫬笸笤蹲拍亍5��醭刪褪遣荒苡彌�鍪�坷雌蘭鄣模��齙納��Σ攀歉�盡�

嚴先生除任博士生導師,現為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論組成員、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丁玲研究會會長、中國作協優秀中篇小說評獎委員會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編委兼分支副主編、北京文聯副主席。1986年曾應邀赴美國斯坦福大學任訪問教授一年,小傳被收入美國《世界五千名人錄》第二版和英國劍橋《國際傳記詞典》第21卷。這樣的知名度,不是時間的流逝自然堆積出來的,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紮實的學術創見上的。例如,關於五四文學革命,從20年代至50年代,一直並存著資產階級性質和無產階級性質兩種觀點,嚴家炎先生深入研究了大量原始材料,經過細密考辨,得出五四文學革命經歷了舊民主主義到新民主主義的轉變過程這樣一個令人信服的科學見解。當時的嚴先生只有25歲。他那種尊重歷史的科學態度和敢講真話的學術勇氣一直持續至今。著名作家蕭乾在讀過嚴先生的《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後讚賞道:“我感覺除了作為史家的全面性,作為鑑賞家的客觀性之外,這裡還有一腔俠膽義腸”。的確,嚴先生是最早蕭乾《關於“京派”小說的探討》,《文匯報》1990年5月1日。衝破樊籬,從流派角度研究現代小說的。他還提出現代文學的性質是文學的現代化這樣一個高屋建瓴的理論,相對於過去的反帝反封建說,大大深化了人們從學術本身的角度對現代文學的認識。

此外,嚴先生的主要創見還有:

魯迅小說開闢了多種創作方法的源頭;中國現代小說在魯迅手中開始,在魯迅手中成熟;中國現代小說的發展是多元的,其現代性在於現代的思想主題獲得了現代的存在形式;解放區文學貢獻與弱點並存;文學流派是時代要求、文學風尚和作家美學追求融和形成的;文藝批評要切忌“跨元批評”;金庸小說帶來了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等。

這些創見不斷推動著現代文學研究進入更新更高的境界,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