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司的官員雖說平時對嚴刑逼供的手段早已司空見慣,但對如此明目張膽無端毆打人犯的行為也是第一次見,無不被驚得目瞪口呆!
到達北京的當日下午,李如松一行便在內閣的安排下住進了紫禁城外的賢良寺。
天近傍晚,李如松齋戒沐浴後便開始閉目養神,準備第二日一早進宮面聖。
不知過了多久,李如松被幾下敲門聲驚醒,不禁睜開雙眼,皺眉道:“是誰?”
門外傳來窖生的聲音道:“總兵大人,屬下有事求見。”李如松一聽是窖生便說道:“進來吧。”
窖生一推門進到屋內,回頭小心翼翼地把門重新關緊,來到了李如松近前。
李如松見窖生手裡拿了一把秦箏,不禁有些詫異,笑道:“窖生,你此刻拿著把箏來莫非是要給我彈上一曲?”
窖生神色較為拘謹,將手裡拿的秦箏放到了李如松的面前,說道:“總兵大人,這把箏是我受人之託專程帶來送給你的。”
李如松更加疑惑:“給我的?
”窖生鄭重地點了點頭重複道:“是給你的。”說罷又將那把秦箏朝李如松面前推了推。
李如松仔細看了看面前這把箏,未發現什麼端倪便說道:“我不通音律,要來幹嗎?”
窖生一面動手拆解秦箏,一面神秘兮兮地說道:“我是受人之託,把一本書帶給大人。”
李如松聽了便目不轉睛地看著窖生拆解那把秦箏,待窖生拆解了一半以後李如松才恍然大悟道:“原來你這把秦箏內有乾坤,竟然就是你那把‘斬犬’的刀鞘?”
窖生一邊繼續拆解一邊說道:“還不止於此呢。”他說著便從秦箏內側一個凹槽內取出一本油紙包裹的書籍,雙手交給李如松。李
如松接過以後狐疑地看了窖生一眼,小心翼翼地開啟外層的油紙,仔細一看,裡面竟然是一部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
這一下更讓李如松感到哭笑不得,雖然他自幼便視戚繼光為偶像,但是這本兵書他也早已拜讀過不止一遍,他實在是不明白窖生為何把這麼一部早已刊行天下的兵書搞得如此神秘,卻又不好對窖生說什麼,只好點了點頭道:“這是本不錯的兵書。”
窖生看出李如松的疑惑,於是說道:“大人,您把這本書翻到最後的第十五卷。”
李如松聞言一愣,因為自己對這本《紀效新書》雖說沒達到倒背如流的地步,卻也早已爛熟於胸。自己清楚記得一共只有十四卷,何來第十五卷呢?於是依言把書頁向後翻去,翻到最後,果然見到書頁上赫然寫著“第十五卷”,不免大驚,抬頭用疑惑的目光看著窖生。
窖生撓了撓頭解釋道:“簡單來說這是一本僅存的秘本,多出的第十五卷是由戚帥親筆撰寫的,內容好像是記錄了誠意伯劉伯溫的後人口述其家族世代相傳的一段話,好像和什麼劉伯溫所著的《百戰奇謀》有關,我只知道這些。”
李如松聞言大驚失色,要知道彼時大明立國已歷兩百餘年,而這本《百戰奇謀》便是開國傳奇劉伯溫一生心血的精華所在,卻在劉伯溫逝世後消失得無影無蹤,時至今日已然成為一樁懸案,甚至很多人都懷疑這本書是否真的存在,而此刻這本書卻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如何能不震驚?
是李如松趕緊細看那書上的字跡,不禁驚呆了,原來窖生剛才所言不虛,這字跡確是戚繼光本人所寫。因戚繼光和李成梁數年來多有書信往來,李如松自然對戚繼光的筆跡再熟悉不過,一眼便能認出。
李如松此刻心中疑慮更甚:這本書是從何而來?眼前這個小子究竟是誰?又是受何人所託將此書交與我?聯想到之前李如柏描述窖生曾一掌隔著頭盔將一個蒙古軍官的頭骨擊碎,其內力之深可見一斑,而他此刻若開口詢問估計也不會問出實情。他轉念一想自己和窖生結識時間雖只短短數月,但其間幾次遇到危機時他都不顧自己性命捨身救人,料想應該並無歹意,自己稍加留心也就是了。不過這本書如果真和劉伯溫那本《百戰奇謀》有什麼關聯的話自然事關重大,自己如何敢私藏,還是先把這書的來歷搞清楚再說。
想到這,李如松點了點頭問道:“你能告訴我這本書是從哪得來的嗎?”
窖生知道事關重大答道:“這本書是戚繼光戚帥親自派人我爹,我爹送給將此書託我交給你的。”
李如松盯著窖生,良久才問道:“你能把整個的來龍去脈詳盡說給我聽聽麼?”
窖生仔細回想了一下,答道:“據說是台州大戰前夕,誠意伯劉伯溫之子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