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邊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第二日,世充將楊公卿請入通守府衙,但未鬆脫公卿身上的重鐐。
公卿望著世充道:“看來,你又得到升遷了。因為在下的這顆項上人頭讓你很得意吧!”
世充笑道:“楊英雄,王某並不得意此戰。因為不能讓將軍為王某所用,官升再高也得意不起來。其實,將軍起兵全為百姓。你看江都這裡,百姓相較其他州、郡亦屬殷足。朝廷亦按本官之意將潤州劃入江都範圍。潤州百姓與將軍同一城生活已有幾年,感情頗深。如今,本官亦會像對待江都百姓一樣對待潤州百姓,讓他們也像將軍在潤州時一樣,能夠殷實生活。將軍若能與本官一起治理江都、潤州,那也是為百姓做好事與將軍起兵達到的效果相仿。請將軍慎思!”
公卿道:“既然有王大人這句話,楊某亦走得安心了。想讓楊某降隋,除非公雞下蛋,太陽西升。”
世充知道勸不動楊公卿,無奈道:“楊將軍不為追隨你多年的好兄弟著想一下嗎?你不降不要緊,他們也學你不降,逼朝廷動殺戒。到時,血流成河,哀號遍處,這就是將軍想要看到的嗎?”
“勿復多言。既為楊某兄弟就與楊某一起同赴黃泉去陪那些戰死的兄弟們,一同投胎轉世,也許還是件好事。”公卿的態度依然很堅決。
世充本不想利用女人來威脅楊公卿,但事情到了這地步,也許要耍些非常手段了。
第七十二章 降前約四事
楊公卿態度堅決,著實讓世充大傷腦筋。但世充畢竟還有桓法嗣為他準備的殺手鐧。為了楊公卿能早日歸順,世充道:“楊將軍,不知道可認識潤州城中的郭瑩兒?”
公卿一聽“郭瑩兒”三字,神情有些不自然。世充早已注意到,接著道:“本官不巧在潤州城遇到將軍這位故交。該女子一再央求本官帶她來江都見你。本官好人做到底,將她全家都接到江都,讓她們住在桓法嗣府中,呆會讓她與你見上一面。”
公卿一聽,激動道:“讓他們離開。這和他們沒有關係。”
世充笑道:“放心,本官不會傷害他們,只是怕你一人寂寞,讓他們來陪陪你,僅此而已。”
“說來說去,你就是想讓楊某降你。好,讓你處心積慮這麼長時間,楊某權且考慮一下。不過,你要趕快放了他們全家。”楊公卿似乎有些動搖了。
世充見形勢有所好轉,笑道:“楊將軍,好好考慮。考慮好了,本官安排這個郭瑩兒與你見上一面,然後放他全家回潤州。”說完,命人送楊公卿回大牢。
回到大牢後,見楊公卿面露憂色,段玄信問道:“公爺,大不了挺項就戮,有什麼大不了的?”
公卿道:“段兄弟,因為楊某不少人都受到了牽連。這王世充對逼楊某降順真那麼志在必得嗎?楊某如此堅持,真的錯了嗎?”
高德儒道:“公爺,您難道打算降王世充嗎?”
段玄信見公卿沒有回應,接德儒的話道:“王世充的確與隋廷其他官員不同。昔日關雲長降曹,時機成熟之時,又回到劉玄德身邊。我們不如加以仿效。先假意投順王世充,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待王世充鎮壓其他農民起義力量之時,倒戈相向,也能留下千古美名。不但郭瑩兒一家有救,連我們這三千多兄弟也能得幸免,他日必報此仇。”
公卿一聽,阻止道:“此時非彼時。倘若我們投順王世充,再於陣前倒戈,此舉與反覆小人又有何異?楊某這幾日也好好想了一下。其實,兄弟們這些年也為楊某吃了不少苦。楊某自知,只要楊某不降,眾兄弟一定誓死相隨。其實,這是楊某最不願意看到的。大家一定要好好活著。這些年為了百姓,為了我這個敗軍之將,你們已經犧牲太多了,該為自己想想。王世充久非池中之物,一定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只是不知這對於百姓來說,是禍還是福?人生即一場大的賭博,楊某決定賭上這一場。”
段玄通道:“公爺,您打算降順王世充了嗎?”
“不錯!”公卿微微點點頭。
又過一日,世充來到牢中,望著楊公卿,笑問道:“一夜考慮,不知得出結果沒有?”
楊公卿道:“楊某願降。不過,要依楊某幾件事。不然,楊某及眾兄弟寧願一死。”
“痛快,就請楊將軍說說是哪幾件事,只要世充能夠辦到,一定如楊將軍所說,不會讓將軍失望。”世充喜道。
公卿開言道;“第一,楊某既降,其餘兄弟願隨楊某降者,請王大人善待,並仍歸楊某統領;第二,不願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