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迎,即刻下馬,小將亦下得馬來。蘊古從懷中掏出聖旨來,高聲道:“聖旨到,請江都郡丞王世充接旨。”

世充與諸軍皆跪下聽旨。

蘊古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王世充平定楊公卿,收復潤州,功不可沒。擢升王世充為江都通守,潤州城隸屬江都管轄。張蘊古為江都郡丞,張鎮周為潤州總管,協助王世充共保朝廷社稷。至於楊公卿及一應叛軍若願投順朝廷,可編入江都兵馬;若不降,即刻戕殺。欽此!”

“皇上萬歲,萬萬歲!”世充喊完,與諸軍直起身來,從張蘊古手中接過聖旨。

“下官張鎮周見過王大人!”小將走到世充面前,向世充行禮道。

“張大人小小年紀就能做上一城總管,真後生可畏。”世充連連稱讚張鎮周。

蘊古道:“如今下官做上這江都郡丞相還需王大人多多關照,也希望各位將軍及江都的勇士們多多支援了。”

法嗣接話道:“張大人客氣了。大家同為社稷,同為百姓。相互之間都需要很好的配合。既然兩位張大人來到這裡,王大人必然當幾位是自家人一樣。”

按照朝廷旨意,張鎮周帶了一萬兵馬守在潤州,而世充、張蘊古則帶朝廷其餘兵馬與江都眾軍一齊回到了江都。

張蘊古卻是少有的輔國之才。一路上與世充談論天下大事,並就當前幾路義軍的形勢,逐一分析給世充聽。世充對蘊古歎服不已。待回到江都後,世充讓張蘊古暫居王府邸,並命工匠為張蘊古打造郡丞府邸。當夜,世充接法嗣到府,讓蘊古與法嗣一起各抒自己對當前的看法。我也被世充叫到和他們一起。世充的目的很明顯,是想讓我好好學習一下,將來可以接他的班。

“張大人,楊公卿如今仍誓死不降,其他部卒均稱‘唯死而已’。不知有何良策能讓這些義軍誠心投順。”法嗣表面看來是為求順利接收義軍之計,實則是想借此問試試張蘊古有多高明。

張蘊古笑道:“欲降楊公卿談何容易。主將不降,部下亦難降順。依在下愚見,不如仿效昔日楚霸王項羽一夜坑殺秦軍二十萬。且項王所殺皆為降卒,與王大人殺這區區三千多不願悔改的反賊真是天與地之別。桓先生以為如何?”

桓法嗣明知蘊古語帶諷刺,卻未現怒意,只是應道;“在下聽聞張大人曾幾次力諫皇上不要東征高句麗,體現張大人的仁義之心。但今日為何卻一改常態,以殺為主?”

張蘊古爭鋒相對道:“桓先生本也是隱居山中的閒雲野鶴,與世絲毫無爭,但現下卻耐不住寂寞,來到江都輔助王大人。所以說,人是會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本官一改常態也是情有可原。”

世充見二人你來我往,語氣雖輕,話中夾槍帶棒,忙中間圓場道:“張大人博學多才,遇上桓先生這樣的世外高人,如同諸葛、龐統合作。本官有二人相助,必定能復興大隋的千秋霸業。”

世充此語很高明,不但讓法嗣、蘊古二人覺得自己就如同臥龍、鳳雛復生。臥龍、鳳雛本應成為一體,既然復生,必不能相互爭鬥。法嗣與蘊古自然不會再爭鬥,因為誰先開鬥,其結果都只能是抬高了對方而貶低了自己;另外,世充語中還深含欲霸天下之意,但卻讓人無法藉此彈劾,因為此語明顯有捍衛大隋社稷之意。一旦有人彈劾那也是自尋死路。

聽完世充的話,法嗣開始說起自己迫降楊公卿的方法道:“在下聽聞楊公卿在潤州曾深愛一女子,但那女子卻為他人所娶。收復潤州當日,在下已經將那名女子及其家人都軟禁起來,並帶來到江都。不若以此逼楊公卿降順。”

蘊古道:“桓先生果然看得高遠。此計未嘗不是一條妙計。王大人對此事怎麼看?”

世充道:“就依桓先生妙計行事。”

桓法嗣需要回府休息了,世充讓我相送其出府。出得府門,法嗣向我笑道:“王公子,戰事已了,不知還記否,當日之賭約?”

“在下早言願賭服輸,明日起就於臉上敷粉,走馬遊街。”我無絲毫抵賴之意。

桓法嗣就我之語,言道:“行了!王公子非食言之人,在下已深知。輸即認輸,贏即泰然而待,乃非一般人。在下一向自命非常人,所以贏即泰然而待,不須太過看重。王公子明白在下的意思嗎?”

我知道法嗣有意就此作罷,以免傷了彼此和氣。這些日子,我也覺得法嗣對於王世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不如趁此臺階下了,對自己也有益而無害。想到這裡,我拱手稱謝道:“多謝桓先生不究此事。”

法嗣笑著點頭離開,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