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0部分

知道會造什麼謠言?”“是!”榮壽公主看她意思並不反對宮外召醫,便即說道:

“老佛書何妨問一問軍機?”

“嗯!”慈禧太后點點頭,“我知道了。”

過了幾天,慈禧太后在單獨召見奕劻時,忽然想到此事,提了起來,奕劻回奏:“奴才前年的一場病很重,是袁世凱薦了一個西醫來看好的。”

“喔!”慈禧太后問道:“此人叫什麼名字,如今在那兒?”

“這個西醫叫屈永秋,廣東人,天津醫學館出身,醫道很好。不過,西醫用的藥,跟中醫不同。”奕劻答說:“這屈永秋現在是袁世凱那裡的醫官。”

“中西醫藥是一樣的,只要治得好病,就是好醫生。你告訴袁世凱,讓那姓屈的,來替皇上看。”

奕劻不敢怠慢,當天就用電報親自告知袁世凱。語焉不詳,只說趕快派屈永秋進京,為皇帝診脈。等袁世凱問他,如何?奕劻卻又答說,只是精神委靡,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病象。

這就奇怪了!袁世凱猜疑滿腹,不知奕劻為何有此突兀的通知?皇帝既然沒有明顯的病象,何以突然召醫,而召的是西醫?心想得找個人來參贊一下才好。

北洋幕府中,人才濟濟,各有所長,但象這類事故,需找工於心計的人來研究。想一想,有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楊士琦,字杏城,是楊士驤的胞弟,也是袁世凱未來的兒女親家,現任商部左丞,派在上海管理電報局。因公北上,在天津小作勾留,此人素有智囊之稱,正宜請教。

聽罷緣由,楊士琦開口說道:“四哥,你聽說過沒有,薦醫有三不薦?”

“沒有聽說過。”

誰也沒有聽說過,是楊士琦臨時杜撰的。他一面想,一面說:“醫生不好不薦;交情不夠不薦;病人無足輕重不薦。”

袁世凱想了一下問道:“前面的兩不薦,都容易明白,何以謂之病人無足輕重不薦?”

“病人無足輕重,死也好,活也好,沒有人關心,薦了醫生去,未見得受重視,卻又何苦來哉?再說,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唯有病家重視病人,料量醫藥,才會十分經心,倘是無足輕重的病人,煮藥調護,漫不經心,雖有名醫,何能奏功?”

“啊!啊!杏城,你看得真透徹!”

“四哥,”楊士琦放低了聲音說:“上次南郊大典,我有執事,在天壇站班,皇上步行上壇,我看得清清楚楚,連靴子都是破的。這倒想,開出方子來,如有貴重藥在裡面,誰能擔保御藥房一定會按方子照抓不誤?”

“這很難說。”

“那就是了!雖說西藥和中藥不同,道理是一樣的,如果動了手腳,不按方子配,屈永秋能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那還用說?”袁世凱皺眉了,“看來以回謝為妙。”

“是的。”楊士琦又說:“這件事千萬做不得!醫而有功,老太后未見得高興,醫而無功,甚至出了‘大事’,四哥你跳到黃河都洗不清了!”

聽得最後這一句,袁世凱憬然而悟,悚然而驚!有戊戌告密這一段不易磨滅的往事在,誰都知道他是皇帝的不忠之臣,如果皇帝因為經屈永秋的診治而病起變化,以至大漸,大家都會疑心他有弒君的逆行。真是跳到黃河都洗不清的嫌疑。

“高明之至!”袁世凱的主意打定了,不過要推掉這件事,亦不是一句話的事。“杏城,”他說,“慶王是奉懿旨交辦,不管其中是何作用,我總得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推辭。請你再替我想想,應該怎麼說?”

“不能說屈永秋的醫道,並不如外間所傳,這成了砸他的招牌。不如屈永秋自己也病了。”

“好!就這麼辦!”

於是,袁世凱將屈永秋找了來,親自將這件事告訴他,問他的意見如何?

屈永秋倒是躍躍欲試,口中答說:“請大帥吩咐。”而臉上卻有掩不住的興奮。

“這原是件好事。以你的醫道,著手成春,不但名利雙收,而且各國使館,都很注意皇上的病勢。所以,你如果醫好皇上的病,一定還會名揚國際,連帶我的面子也很光彩。可是,我把你當做自己人,有句逆耳的忠言,不知你愛聽不愛聽?”

“大帥言重了!”屈永秋臉上的興奮,一掃無餘。

“宮中的事情很難辦,尤其是牽涉到皇上,更是吃力不討好。你的醫道高明,不錯。可是,西醫的規矩,太監不懂,臂如按時量體溫,只怕他們連體溫表上的度數都看不懂。”袁世凱突然問道:“庭桂,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