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7部分

有不少的隱匿戶口。

讓人更是可喜的是,這些年出生的小兒數量也是很多,這新一代成長起來的人,是大唐的希望,按李世民當初的詔令。這些小孩子長到十五歲後,即可分到田地。

唐儉報告完,李世民從御座上站了起來,樂呵呵地說道:“各位愛卿,普天之下,百姓安樂,四夷來貢,大唐的實力日益增長,這是眾位愛卿勤於朝事,兢兢業業地做事才取得的!為示勉勵,朕當有嘉獎,只是今歲朝廷支出頗多,賞賜之物,略為微薄,只是聊表朕的心意!”

李世民話說完,有內侍出來,宣佈李業詡的嘉獎詔令。

這些年所行之政,皆出於尚書省,作為百官之首的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功最大,加太子少師,賞絹兩千匹,黃金五十斤,長孫無忌、李靖、高士廉、李道宗、侯君集、李世勣等重臣皆有賞賜,但除了房玄齡,皆是財物上的賞賜。

李業詡也有重賞,被授懷化大將軍銜,爵轉渭南郡公,加真食邑二百戶,賞絹二千匹。黃金五十斤,並且李世民嚴令不得推拒…

正想出列謙辭的李業詡只得拜謝了聖恩,滿朝文武,還就他有爵位上的變動。李業詡看看站在佇列前面的李靖,也只是略略轉回頭,平和地看了他一眼,沒表示什麼。李靖如此,李業詡也稍稍的心安。

看來李世民給李業詡的獎勵也費了一番腦筋,能表示心意,又不會讓其他朝臣們不滿,懷化大將軍是正三品的軍中散官銜,授予李業詡這樣級別的武將也不為過,李業詡的爵位也並沒變動,只是食邑地轉到渭南縣來,那些絹帛之類的賞賜也沒比其他人多,這樣的獎賞也就沒有人出來諫言。

李業詡想著又將會有一堆花花綠綠的布帛類東西搬進府中,這些東西又可以讓府中的守財奴鄭燕等人狂喜一陣了。

受賞的眾臣們還沉浸在喜悅中,李世民的另外幾份詔令卻有些出乎朝臣們的意外。

先一份詔令中宣佈,在貞觀十三年,開始謀劃籌建大唐軍事學院,由特進李靖和兵部尚書李世勣主管,爭取在三年內建成。

這份詔令有些突然,許多人還不知道軍事學院是什麼東西。朝堂上出現了私語聲,但李世民的解釋讓朝臣們有了些數,暫時沒有人出來反對。

只是接下來的另外一份詔命卻把所有人都炸蒙了。

李世民下詔以荊州都督荊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令其子孫世襲,同時以功臣孫長無忌等十四人為各州刺史,亦令世襲,非有大故,無得黜免。

詔令中宣佈,以司空長孫無忌為趙州刺史,尚書左僕射房玄齡為宋州刺史,故司空杜如晦為密州刺史。特進李靖為濮州刺史,尚書右僕射高士廉為申州刺史,吏部尚書侯君集為陳州刺史,刑部尚書李道宗為鄂州刺史,禮部尚書李孝恭為觀州刺史,左羽林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宣州刺史,兵部尚書李世勣為蘄州刺史,左衛軍大將軍段志玄為金州刺史,松州都督程知節可為普州刺史,太僕卿劉宏基為朗州刺史,勝州都督張亮為灃州刺史,其原先的官職食邑疊加,並令子孫承襲。

此詔令一出,群臣譁然,李世民在前些年曾經提出過讓功臣世襲刺史的想法,但朝中大臣沒有多少人同意,群起反對,殿上的朝臣們誰也想不到皇帝會在年末做出這個決定。

詔令剛剛宣佈完畢,左庶子于志寧第一個出來表示反對:“陛下,世襲刺史之事,古今事殊,非久安之道,還請陛下三思!”

中書舍人、侍御史馬周也很快站出來,奏道:“陛下,古代聖君如堯、舜這樣的父親,還有丹朱、商均那樣低劣的兒子。陛下世襲刺史之策施行後,倘若讓未成年的子嗣承襲父職,萬一這些人驕橫愚鈍,在他們治理之下,這一州的百姓們會遭殃,國家也因此受到損失,!”馬周款款而說道,“如果想取消他的襲職,則其先人功勞尚在,有違陛下的初衷;如欲保留襲封事,則他的罪惡已昭彰於世,於民於法都不可容。這些都是難辦之事。與其毒害芸芸眾生,還不如將皇恩從已經死去的大臣身上割除,不留給子孫,這是很明顯的道理。陛下世襲刺史,這看來是愛護功臣們的作法,其實正是害他們。臣認為只應該賜給他們食邑封戶,如果真有才能,則量才授予官職,使他們得以尊奉皇恩而子子孫孫享受福祿!”

馬周話剛落,長孫無忌也馬上出來反對:“陛下,臣稟承皇恩以來,形影相弔,如履薄冰,深怕做錯了事,有違聖恩;宗族的人憂心忡忡,如同置身湯火之中。追溯夏、商、週三代封邦建土,最後國家大亂,都是由於不能制衡諸侯力量才出現這樣的情況,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