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渡江的只有管文蔚部,那都是剛剛整編的遊擊武裝,戰鬥力明顯不足。只有向東作戰遭到遇到第三戰區堅決抵制,新四軍主力才會大舉渡江。什麼事情都急不得。看來,自己打進蘇中的時候,陳毅都不可能有機會渡江北上與自己匯合。
一想起陳毅,劉一民就想到了主席的提問,為什麼推薦陳毅坐鎮蘇皖邊區?再一想主席說的《論黨內民主》一文的事情,劉一民覺得必須得向主席解釋清楚,不然的話會引起誤會,如果再有人從中播弄是非,就又是一場風暴。
劉一民立即給主席回電,先說了舉薦陳毅一事,理由是陳毅是井岡山會師的元勳人物,北上以前在西安與主席交談時,主席多次說陳毅胸懷大度、光明磊落,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是對黨赤膽忠心的**者。現在,陳毅在新四軍中地位僅次於葉、項,而且善於平衡關係,便於協調蘇皖地區八路軍、新四軍和國軍關係。至於軍事指揮,除了陳毅,中央指定的蘇中粟裕、蘇北黃克誠、淮北彭雪楓、淮南張雲逸、高敬亭都是我軍大將之才,特別是粟裕,能在日軍重兵掃蕩之下奇襲南京,用兵之妙簡直是神來之筆。由他協助陳毅,加上八路軍支援,自己可以放心返回山東,蘇皖邊區根據地可保無恙。
接著,劉一民再次陳述新四軍軍部應該度將北進的理由。主要是皖南山區不利於新四軍主力大規模發展,而且處於日軍和國軍第三戰區包圍之中,國軍現在已經劃定八路軍、新四軍作戰地域範圍,目的是限制我黨我軍發展。八路軍南下部隊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全力開闢蘇皖邊區根據地,主要是因為教導師是我軍主力,蘇北的韓德勤也好,第五戰區的桂系也好,都不可能冒險限制教導師主力部隊行動。而新四軍實力暫時沒有達到教導師各部隊的水平,長期孤懸江南,還要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勢必引起國軍內部強硬派將領的嫉恨,新四軍江抗黃土塘之戰被忠義救國軍側擊就是明證。時間一長,摩擦越來越多,小摩擦變成大摩擦,必然會有大危險。因此,請主席給葉、項首長去電,仔細分析利害,及早渡江北上才是上策。
劉一民再次報告自己撰寫《論黨內民主》的初衷,是要從制度上保證我黨和未來的新中國長盛不衰,破解歷史上封建王朝興衰交替的難題。至於牽涉斯大林同志任期問題,劉一民說他只是從理論上探討,考慮的是我黨的問題,沒有牽涉蘇共問題。不過,當前日軍在和蘇軍交火,歐洲形勢也很緊張,需要斯大林同志領導蘇聯度過戰爭危機。如果將來戰爭結束,斯大林同志說不定會認真反思肅託中出現的問題和蘇共的政策。現在處於戰爭時期,理論探討也只是探討而已,歷史在不斷發展,這些探討無論對錯,只要將來能被實踐驗證就行了。
主席很快就會電了,這次沒有批評,表揚劉一民胸懷全域性,眼光獨到,說是會給項英去電,令他早作北進打算。
看完電報,劉一民又給胡老虎發報,要他將皖西北根據地防務向彭雪楓新四軍遊擊支隊移交,由彭雪楓統一指揮豫皖邊區和皖西北地區地方武裝,騎兵旅迅速越過津浦路,向**鎮集結。
發完電報,劉一民忽然想起歷史上高敬亭就是這次葉挺到四支隊後因為拖延東進皖中被槍斃的。現在四支隊已經按照自己和高敬亭談話的要求進軍皖東了,部隊也發展到了一萬多人,主席電報中只說了葉挺到四支隊組建江北指揮部,並沒有說高敬亭的事情,應該不會再發生歷史上的悲劇了吧
劉一民馬上給葉挺、高敬亭分別去了電報。
在給葉挺的電報上,劉一民說他在**鎮,即將指揮部隊橫掃皖東北,會向皖東、蘇中地區發展,請葉軍長在四支隊多停留一段時間,能夠見個面,他有許多問題想向葉軍長學習。
給高敬亭的電報上說的是葉軍長是打響南昌起義的元勳,是我軍創始人之一,應該多向葉軍長學習。另外,劉一民告訴高敬亭,八路軍南下部隊即將南下作戰,可以很快與四支隊會面。
劉一民不知道,這個時候高敬亭已經被抓了。原因是高敬亭部的第七團團長楊克志、副團長曹玉福叛變投敵。說來也都是在大別山堅持遊擊窮怕了,楊克志和曹玉福率領部隊打土圍子繳獲了一批財物,稍一猶豫就沒有全部上繳,留下了一些黃白之物。都是紅軍出身,楊克志和曹玉福的作為馬上就被人報告到了支隊部。
這個時候,張雲逸、鄭位三和原鄂豫皖時期的老紅二十五軍政委、張國燾鄂豫皖肅反擴大化的急先鋒戴季英又被派回了四支隊,張雲逸直接指揮四支隊第八團開闢皖東根據地,戴季英任四支隊副司令員兼江北遊擊縱隊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