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了蘇北、蘇中、皖東北、皖東的敵我形勢,決心集中南下部隊教一旅、新一旅、新三旅、新七旅和騎兵旅,在八路軍蘇北支隊、新四軍遊擊支隊、新四軍四支隊和在蘇中游擊的八路軍騎兵部隊的配合下,縱橫馳騁蘇皖地區,徹底砸爛日偽政權體系,整編地主武裝,建立包括淮北根據地、淮南根據地、蘇北根據地、蘇中根據地在內的鞏固的大蘇皖邊區根據地。
劉一民在電報中說,建立蘇皖邊區根據地是執行六屆六中全會決定的“鞏固華北、發展華中”方針,從全國抗戰大局看,蘇皖地區只有蘇魯戰區之江蘇韓德勤部在堅持蘇北敵後抗戰,蘇皖地區大部淪陷。佔領並鞏固這一地區,破壞日偽後方體系,對堅持持久抗戰、加快抗戰勝利進城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劉一民建議到,考慮教導師是我軍大的戰略決戰部隊,開闢蘇皖邊區後,劉一民本人和主力不可能長期滯留蘇皖邊區,急需中央調派主要幹部坐鎮蘇皖邊區,可否考慮政治上由中原局東進,軍事上新四軍北移,由劉少奇同志和新四軍葉、項首長坐鎮蘇皖邊區。如新四軍軍部暫時不可能過江,應抽調陳毅、粟裕過江,政治上由劉少奇負責,軍事上由陳毅負責,粟裕過江坐鎮蘇中,彭雪楓坐鎮淮北,高敬亭坐鎮淮南,八路軍蘇北支隊司令員張經武和政委李聰敏坐鎮蘇北。
回電指示:“華北日軍兵力龐大,鬥爭日益艱苦,華中敵兵力相對虛弱。在可能發生全國性的突變時,我軍決不能限死在黃河以北不入中原。故華中是我重要的生命線。”
主席在電報中說劉一民的眼光極準,此時大軍在蘇皖邊區展開,縱使不能徹底肅清該地區之日軍,也可以佔領廣大地域,拓展我軍生存空間,壓縮敵之生存空間。只要能夠佔領蘇皖邊區,我軍主力隨時可以由山東呼嘯而下,掐斷日軍長江防線,將淞滬日軍與武漢地區日軍切為兩段。
當然,主席提醒說,這是個遠期奮鬥目標,短期內這樣考慮就是紙上談兵,非要碰個頭破血流不可。
主席在電報中具體指示蘇皖地區鬥爭應該採取的策略。其中路西阜陽地區,第五戰區桂系部隊不會坐視我騎兵旅佔領阜陽地區的,日軍也不會坐視的。而桂系部隊、日軍兩者力量都過於強大,一旦雙方合擊我軍,我軍必然退出該地區。而且騎兵旅是我教導師乃至全軍最強大的騎兵部隊,隨時可能調走參加大戰。鑑於此,皖西北地區應交給彭雪楓部放手發展。皖東北地區,應指示張愛萍迅速組建旅級單位部隊,可直屬彭雪楓指揮。蘇北地區局面開啟後,中央將派黃克誠南下,統一領導蘇北地區抗日鬥爭,原蘇北支隊歸黃克誠指揮,另有劉一民負責給黃克誠抽調一個旅的主力部隊。皖東地區,新四軍正組建江北指揮所,由張雲逸、鄧子恢負責,統一指揮新四軍安徽境內江北部隊。蘇中地區現在日偽勢力強大,我軍進入後,必然會引起日軍反撲。一旦日軍大舉反撲,以南下部隊四個步兵旅、一個騎兵旅的兵力,侷限於蘇中水網地帶,又缺乏機動船隻,將會非常被動。而且,雖經周副主席親赴皖南確定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戰略,但由於新四軍實力有限,要想全軍渡過長江,就要放棄皖南根據地,葉項二人就此尚未一致意見。陳毅、粟裕一、二支隊正在江南展開,屁股尚未坐熱,短期內不可能大舉渡江北上。基於這種情況,南下部隊進入蘇中後,應留下一個旅堅持蘇中抗戰,等待接應新四軍主力渡江北上。
至於蘇皖邊區的組織領導問題,主席電報中說,以中原局和新四軍為主。已令劉少奇同志東進,若新四軍軍部能夠迅速北進,由劉少奇、項英、葉挺、陳毅組成領導機關。若新四軍軍部不能迅速北上,將電令陳毅迅速北上,接替蘇皖地區軍事指揮。在劉少奇、陳毅沒有北上前,有劉一民統一指揮蘇皖地區黨政軍。此意見將傳達中原局、新四軍。
主席電報中還詢問劉一民,何以推薦陳毅坐鎮蘇皖邊區?
主席還通報說,新四軍軍長葉挺為組建江北指揮部到了四支隊,劉一民南下時可以和葉挺聯絡,最好能見上一面,詳細談談。
電報最後,主席批評劉一民不成熟。《論黨內民主》一文雖然立意甚好、論述精當、值得借鑑,但應上報供內部討論,不應該在報紙上公開發表。現在黨內已有同志對該文觀點提出質疑,特別是任期制問題,有同志將該觀點與斯大林同志任職時間聯絡,認為會傷害兩黨關係,傷害蘇聯同志的感情。此事還需進一步觀察。
看完主席的電報,劉一民默思良久,知道自己把有些事情想簡單了。自己一心想打到長江邊接應新四軍渡江北進,可是新四軍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