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佔領青島前,沈鴻烈下令沉船堵塞青島港航道,炸燬了日商工廠。此舉得到了蔣介石的嘉許。撤離青島後,沈鴻烈本人去了徐州,謁見李宗仁。李宗仁指示他把部隊帶到曹縣去。在曹縣,沈鴻烈接到蔣介石的電令,要他在曹縣待命。他的海軍陸戰隊和青島市的警察、幹部撤到了魯東南,幹部們都作鳥獸散了,陸戰隊和警察後來參加了慘烈的臨沂保衛戰,立了大功,但傷亡慘重。
蔣介石逮捕韓復渠後,對韓所遺職務,必須迅速決定公佈,以安人心。三路軍總指揮一職,比較單純,也無人逐鹿,當即口頭指定韓的副手孫桐萱代理;山東省政府主席一職,比較複雜,覬覦者頗不乏人。當時有人建議在下列諸人中選任:一是李品仙軍長,當時駐防山東曹縣及隴海路附近,李是桂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希望桂系在本戰區內佔有更多的地盤;二是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龐炳勳,當時駐防魯南臨沂,與韓同屬西北軍,多年來,想當省政府主席,一直未能如願;三是孫連仲總司令,駐防颱兒莊一線,與韓同出身於西北軍;四是後方一批山東籍國民黨元老政客,主張魯人治魯,希望由山東人出任山東省政府主席為宜。蔣認為以上諸人,都不合乎要求,蔣的意中主席人選是具備下列條件:(一)與韓及其集團有密切關係,並能取得彼等信任,但又不是同一派系;(二)不屬蔣的嫡系,但又忠於蔣;(三)不會造成軍閥割據,尾大不掉。
蔣介石認為沈鴻烈符合條件,加上當時張學良遠在歐洲,東北軍已經被蔣介石分拆使用,沒有多大實力了,於是就在開封召見了沈鴻烈,面授機宜,隨即行政院正式特任沈鴻烈為山東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沈鴻烈不同於韓復渠,他對抗戰是很積極的。接受命令後就趕到了曹縣,與山東省政府留守人員交接。此時,山東省政府已經成了空架子,只有民政廳長李樹椿在此辦理交待,還怪話連篇,說他的生活三要素是飽吃、酣睡、等死。財政廳長王向榮帶著民生銀行的員工,不知去向。後經多日打聽,得知在秘密醫治花柳病。建設廳長告老還鄉。其他高中級官員大多逃散。不等他收拾好殘局,日軍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就開始了第一次大掃蕩,沈鴻烈不得不帶著省政府與駐守菏澤的部隊匯合。
歷史上此時日軍沒有發動大掃蕩,沈鴻烈還有個時間到魯西北、魯北發展地方武裝、建立政權。開始還和八路軍合作抗日,後來就追隨蔣介石一心一意反共了。現在歷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也沒有這種機會。徐州會戰時,沈鴻烈率省政府退向了河南,在豫北一帶遊擊。現在,他奉蔣介石的命令率領省政府到濟南來了。
蔣介石的命令是在劉一民飛機失事當天下的,蔣同時還命令何應欽到濟南來。劉一民脫險通電發出後,何應欽是不能來了,但沈鴻烈身為山東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自然是可以來的。
當時命令下的很急,沈鴻烈來不及帶太多的人,衛隊在過日軍封鎖線時損失很大,過封鎖線後所剩無幾。沈鴻烈也來不及再調警衛部隊,只好向八路軍求援,要求派部隊接應。
直到進入魯西根據地後,沈鴻烈才感覺安全了。八路軍魯西警備二旅,也就是築先縱隊,派出部隊一路護送,將沈鴻烈和隨行人員送過了黃河,到了濟南。
沈鴻烈此時自然知道劉一民已經安全返回濟南了,因此路途中曾經發電請示蔣介石,是否仍然執行前電命令前往濟南。蔣介石的答覆很明確,第十八集團軍教導師也是國軍序列,現在國軍收復了山東省城濟南,理應迎接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回任。
如果不是八路軍,而是換做其它雜牌軍佔了濟南,沈鴻烈能不能安全抵達濟南就很難說了。也只有八路軍這種組織紀律很嚴的正規軍,才會一路護送他到自己的根據地來。這一點,沈鴻烈一路上想的很清楚了。因為他本人就曾經幾次差點被部下殺害,對戰亂年代、人心叵測這句話有很深的體會。
也正因為這一點,越接近濟南,沈鴻烈的心裡就越是忐忑不安,越發地對能不能完成蔣介石交給的任務心裡沒底。這一路上八路軍給他的印象太深了,雖然他不知道護送他的八路軍的番號,但感覺很明顯,這絕對是一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部隊。光看一路上宿營時老百姓和戰士們的親熱勁,舊軍人出身的沈鴻烈就知道,這山東是八路軍的了。恐怕誰都不可能從八路軍手裡把山東奪走了
沈鴻烈是日軍海軍學校畢業的,見識過日軍的軍威,又長期在東北軍中,也知道東北軍的軍風軍紀。擔任青島市長期間,也算是殫精竭慮,給青島市政建設作了許多工作。本人又是一個不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