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怕被日軍發現,要讓他們明白,我軍主力在濰縣,還來不及西進。教三旅、教四旅主力、教七旅立即動員,繞過周村、張店,向濟南疾進。魯西集團以有力一部對德縣、滄縣、魯西可能增援濟南之敵實施阻擊。並派出不少於兩個團的兵力協助我攻城集團攻擊濟南,特別強調,務必奪取黃河鐵橋,嚴防日軍破壞。另外,給師長電報中說清楚,馬上派部隊將繳獲的日軍大炮、炮彈全部送到濟南前線,並責成教四旅政委朱瑞統一指揮教三旅、教四旅、教七旅炮兵作戰。”
這曾中生不愧是指揮過鄂豫皖紅軍大部隊作戰的帥才,決斷能力很強,說完自己的分析和決定後,馬上轉身對譚政說到:“譚副政委,你和教七旅參謀長李德光,率領清河警備旅、膠東警備旅,動員清河根據地的地方武裝和民兵,肅清膠濟路沿線日偽勢力,收復各縣城,組織支前。”
譚政說:“曾參謀長,是不是等師長、政委批准後再下令行動啊?”
曾中生想都不想,直接回答:“不用等,這本來就是師長制定的作戰計劃,膠濟路戰役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拿下濟南、青島,將日軍驅除山東。我考慮,青島之敵暫可不考慮,日軍的海軍力量非常強大,長期佔領青島的條件暫時不具備。這濟南現在只有一個濟南守備隊駐守,是一顆熟透的柿子,隨時可以掉下來落入我軍手中。濟南到益都公路約160多公里,我軍長途奔襲,把能用的運輸工具全部用上,騎兵明日早上可以趕到,先行肅清外圍之敵。主力明日夜裡應該能夠趕到,可以在日軍向濟南增兵前奪取濟南。遲則生變,萬一日軍急調駐泰安的第三十五師團緊急北上固守濟南,我軍再想奪取濟南就困難了。你放心,師長接到電報馬上就會批准的。他之所以沒有直接命令攻擊濟南,我考慮,一個是想進一步釣魚,另一個主要是擔心教七旅缺乏重武器,部隊又過於疲勞。否則,他上封電報就會直接下令攻佔濟南的。”
劉一民的電報倒是很快就到了,不但同意攻佔濟南,還命令教四旅將繳獲的大炮統一調給教七旅使用,同時告訴曾中生,大膽指揮,一切以攻佔濟南為原則,他已經命令航空一大隊戰鬥機迅速進行適應性訓練,很快就可以投入戰鬥。防空旅將派出一個防空炮團趕往濟南前線,隨行帶有在濰城繳獲的日軍野炮和炮彈,由炮兵旅步兵團乘大車護送。待消滅第三十三師團後,他將率騎兵旅、教一旅、炮兵旅、教六旅將迅速轉向,增援濟南方向作戰。
不過,劉一民和曾中生都沒有想到,他們還是晚了一步。此時,日軍大本營關於第十二軍作戰的指示電已經發到了華北方面軍參謀長崗部直三郎、十二軍參謀長小林淺三郎、第三十三師團長甘粕重太郎、第三十五師團長前田治中將的手裡。
日本的東京坐落於群山和大海環繞的關東大平原上。
最早在今天東京地址上建房的人叫千代田,他建的是茅草屋。十五世紀後半期,五藏國川越城主上杉定正奉京都足立幕府的命令,派家臣太田道灌在千代田建江戶城,實際上就是在蠻荒沼澤之地上面蓋了一片茅草屋。隨後,日本就進入了戰國時期。
德川家康在關之原一戰中取得關鍵性的勝利後,看中了江戶的戰略和貿易通道位置,於1590年開始在江戶城修建城堡。當時的工程很浩大,需要排幹沼澤,開挖溝渠。德川家康的家將們也真能幹,硬是驅使勞力,在蠻荒沼澤地上修建了街道、橋樑和港口,由此開始了以江戶城為據點的江戶幕府統治時期。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後,江戶城成了當時的中心城市,逐漸分化為“下町”和“山之手”兩個特色區域。“下町”是平民區,居住著從事隅田川的水上運輸、江戶港的物資集散以及種種商業活動的小商小販和手工藝匠人:“山之手”是上流社會區,包括大名的住宅區和旗本的住宅區,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是江戶城內的政治中心。
19世紀後半期,日本進入明治維新時代,天皇於1868年將首都從京都遷到了江戶,改名東京,又叫東京都,把德川氏的官邸變成了皇宮,也叫皇居。
明治天皇睦仁時期,由德川幕府官邸木結構建築而成的皇宮被付之一炬,在繼承日本建築的傳統特徵基礎上,糅合歐洲仿後古典主義風格,建起了佔地23000平方米的新皇宮。它有綠色的瓦頂、白色的牆壁和茶褐色的銅柱。其中正殿是整個宮殿的中心,皇室的主要活動和外交禮儀都在正殿的“松之閣”舉行。長和殿是天皇接受群眾朝賀的地方,豐明殿內有大宴會場,常御殿為天皇內宮。此外,宮內還有花陰亭、觀瀑亭、霜錦亭、茶室、皇靈殿、寶殿、神殿、舊御府圖書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