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補充部隊。下一步,要積極發動青壯年參軍。各警備旅都要建立新兵團,最起碼一個警備旅要建立三個新兵團,對新兵進行初步訓練,然後交編練司令部集中訓練。完成訓練後拉入主力部隊進行實戰訓練,然後再調回警備旅補齊警備旅編制。原各警備旅的主力團要調入主力部隊參加大的戰役行動。各縣大隊要按照主力部隊營的編制建設,承擔根據地保衛任務,也可以升格為警備旅的作戰部隊。以此類推,形成我軍兵員補充的好機制。
劉一民講完後,羅榮桓又就加強部隊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按照羅榮桓的說法,主力部隊之所以戰鬥力強,除了戰術訓練和武器裝備外,最主要的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做的紮實。一個團、一個營、一個連、一個排甚至一個班,陷入強敵包圍之中時,都能做到臨危不懼、血戰到底。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每個戰士都知道為誰打仗、為什麼打仗,奮鬥目標明確,不怕犧牲。各警備旅由於是新組建部隊,雖然思想工作做的不錯,但是距離主力部隊差距很大,必須迎頭趕上。
第五八五章 行前(續)
和膠東警備旅、清河警備旅的幹部們談話結束後,劉一民馬不停蹄,接著就召開了山東局、山東軍區、山東省抗日民主政府參議會聯絡會議。教導師所部各旅、支隊、警備旅首長、市直屬部隊首長、山東局、山東省抗日民主政府參議會各部門負責人和在濟南周圍休整待機的主力旅團級幹部參加會議。
會議由山東局副書記、山東軍區政委、教導師政委羅榮桓主持。
曾中生代表山東軍區、教導師黨委對魯中戰役以來的作戰情況進行了總結,認為在前一階段的軍事鬥爭中,我軍之所以能夠打破日軍重兵圍剿,取得輝煌戰果,主要是堅持了統一領導、互相配合,主力高度集中、火力高度集中,無論是魯中戰役消滅第八師團、冀魯邊消滅第十師團,還是誘敵北上東進和誘敵南下,始終保證主力處於有利態勢,一擊成功。特別是膠濟路戰役,我軍各部協同,連續作戰,指揮如行雲流水,戰法新奇大膽,取得了以較小傷亡代價殲敵三個師團、兩個守備隊的輝煌戰績。經過膠濟路戰役的檢驗,證明只要指揮得當,先敵部署,先敵行動,我軍主力完全有能力一戰消滅日軍一個常設師團或者二到三個警備師團。同時,抗戰以來的實踐證明,堅持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堅持集中兵力、火力各個擊破敵人的原則,堅持游擊戰、運動戰、攻堅戰相結合,是我軍的制勝法寶。
根據這個判斷,接下來,我教導師主力要保持積極攻勢作戰,初步設想,籌備冬季攻勢作戰,目標是迫敵困守青島、南下迫敵退守徐州、北上迫敵退守滄縣,進一步擴大根據地,壓縮鬼子在華北的生存空間。各旅都要根據師部的戰略決心,整訓部隊,補充物資,做好大戰前的準備工作。
朱瑞代表山東軍區、教導師黨委對地方武裝建設工作進行了總結。
在日軍重兵集團圍剿山東期間,從魯西、冀魯邊到膠東、魯東南,我軍前期建立的縣大隊、區小隊、民兵發揮了重要作用,付出了巨大犧牲。許多縣大隊、區小隊為了掩護鄉親們轉移,與鬼子拼死抗擊,全隊犧牲的情況比比皆是,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樂章 。
針對這種情況,朱瑞代表山東軍區、教導師黨委提出,主力部隊、警備旅、支隊都必須把建設地方武裝當做當前頭等重要工作來抓,動員一批老紅軍骨幹到地方武裝工作,一個團負責一到兩個縣,最少抽調一個連的兵力,把縣大隊建起來,把區小隊建起來,把各村的民兵隊建起來。真正形成堅強有力的地方武裝力量體系,隨時可以支援主力作戰、補充主力損耗,保證根據地穩固。條件好的縣,可以直接籌建警備團,大規模訓練軍事幹部和兵員。
郭洪濤代表山東局報告了政權建設情況。
郭洪濤在報告中指出,我軍主力大舉進入山東之前,山東黨組織共有70多名黨員,一部分同志還是剛剛從國民黨監獄裡放出來。就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山東黨組織毅然決然地提出了“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的口號,組織武裝起義,組建抗日武裝。但是,這一時期政權建設尚未納入日程。我軍主力東進後,提出組建地方政權,但由於我軍主力一段時間內為了隱蔽戰略意圖,導致大部分地區的政權建設處於隱蔽發展狀態,特別是我軍主力未到地區,基本上都是由日偽政權占主導地位,只有魯西、冀魯邊和沂蒙中心根據地的政權搞的較好。魯中戰役結束後,日軍很快實施重兵圍剿,和地方武裝的情況一樣,已組建的地方政權損失慘重。現在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