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的好時候,日軍雖然大軍雲集四處掃蕩,但那麼大的山東,豈是日軍可以佔完的?倒是可以利用日軍驅趕山東殘餘的國民黨實力的機會,迅速進軍山東,建立政權,發動群眾。
和羅榮桓、蔡中、曾眾生交換意見後,劉一民命令特戰大隊配合教四旅擔任增援冀中任務,特戰大隊在完成打通德石線、滄石路通道任務後,返回師部待命。教四旅掩護冀中部隊突圍後,組織多支小部隊進入冀中開展游擊戰爭,主力置於冀縣、新河間隱蔽待機。為了加強教四旅領導,調教三旅參謀長王南湖任教四旅政委。命令教四旅立即向南宮集中,雷鳴、王南湖到師部接受任務。
接著,劉一民就命令從教一旅、教二旅、教三旅各抽出一個營,從騎兵旅、炮兵旅、工兵團、重機槍團、輜重團各抽出一個連,警衛團抽出二營和補充營,組成東進第一先遣支隊,由警衛團長張海濤任司令,教六團政委張自立任政委,開赴魯中南山區,建立魯中南根據地。警衛團長由李成毅接任。
命令教五旅、教六旅、教八旅迅速動員,準備進入山東建立根據地。其中,教五旅建立魯南根據地,教六旅建立魯西南根據地,教八旅建立魯北根據地。進入山東各部隊三天內完成準備,分路隱蔽進入山東。進入山東後暫時不要打教導師番號,第一先遣支隊稱魯中南抗日遊擊第一支隊,教五旅稱魯南抗日遊擊縱隊,教六旅稱魯西南抗日縱隊,教八旅稱魯北抗日遊擊縱隊。
下達完進軍山東命令後,劉一民發報命令王同生率狙擊大隊立即脫離與敵接觸,按照作戰計劃向德縣前進,在德縣開展狙擊游擊戰,務必保證讓敵人抓不住沾不上。命令教七旅騎兵營偽裝地方騎兵隊襲擾平漢線,教七旅三個主力團集中,隨時準備增援教四旅作戰;命令教一旅、教二旅、教三旅派出騎兵營,換上地方武裝服裝,越過津浦線進行襲擾戰,吸引二十一師團回防,命令胡老虎派出騎一團到武城縣運西地區開展襲擾戰,讓二十一師團疲於奔命。命令已撤過運河隱蔽休整的教一旅、教二旅、教三旅、騎兵旅、炮兵旅主力連夜行動,務必於天明前趕到武官寨一線隱蔽待命。如二十一師團回防,就暫時放它一馬;如鬼子一直南下,向冀南、魯西根據地腹地前進,就在武官寨、饒陽店地區消滅它,最起碼也要把它打殘廢。
雷鳴和王南湖趕到師部已經到了晚上,劉一民告訴他們,這次接應冀中部隊突圍,要打巧仗,多發揮特戰大隊的作用,教四旅主要負責強攻和阻敵增援任務,突破點要選擇在辛集與晉縣之間,這裡德石線與滄石路間隔窄,便於部隊行動。一定要秘密撕開口子,不能讓敵人察覺到是我們教導師部隊在接應冀中部隊。
交代完任務,劉一民讓雷鳴、王南湖去和李凌風匯合,連夜向辛集方向前進,明日晚上一定要運動到位,後天隱蔽休整一天,晚上撕開口子,接應冀中部隊突圍。
雷鳴和王南湖走後,劉一民和羅榮桓率警衛一營、工兵團趕往饒陽店,讓曾中生和蔡中留在南宮坐鎮指揮。就在路途中,劉一民接到了冀中的電報,他當即回電,將與教四旅聯絡辦法告訴魯賁、呂正操、孟慶山,要求他們組織主力向晉縣、辛集之間突圍,突圍路線告知教四旅旅長雷鳴,便於部隊接應。同時,劉一民要求冀中部隊留下對冀中非常熟悉的同志,接應和配合教四旅小部隊開展游擊戰。
這個時候,鷲津崧平中將已經被狙擊大隊襲擾得快要抓狂了!
第二七四章 風雨冀中(四)
向讀者道歉:住德縣的是二十一師團。山人失誤,在《風雨冀中三》中寫成了二十四師團,對不起大家,現予以更正。
鷲津崧平是日本愛知縣人,1905年11月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1915年12月畢業於陸軍大學,當過天津住屯軍參謀、日本住美國使館附武官、參謀本部附、步兵13聯隊長步兵第39旅團少將旅團長、近衛師團司令部附、陸軍戶山學校校長,1937年11月份剛晉升為中將。
應該說鷲津崧平中將在日軍中屬於見識過大世面的人物,任日本住美國使館附武官時,他曾經仔細研究考察美軍制度建設、軍事訓練、武器裝備和戰術戰法。在鷲津崧平中將看來,美軍裝備比日軍好,但作戰意志比不過日軍,如果兩軍相遇的話,以日軍的戰術素養和指揮官的驍勇善戰,擊敗美軍完全沒有問題。世界上唯一可以與日軍相比的也只有德軍,其他軍隊都不在話下。
對板垣徵四郎閣下的悲慘遭遇,鷲津崧平中將在國內曾經做過認真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雖然板垣徵四郎中將閣下中了支那軍隊的奸計,但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