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1部分

民、羅榮桓、曾中生、郭洪濤、朱瑞、黎玉、蔡中等七名委員組成,劉一民同志任山東局第一書記、羅榮桓同志任山東局第二書記、山東軍區政委。

山東局下設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民運部、社會部、青年委員會、婦女委員會、秘書處。李林任組織部長,鍾效培任宣傳部長,郭子化任統戰部長,李竹如任民運部長,劉居英任社會部長,孫陶林任青委書記,唐星櫻任婦委書記,李鈞任秘書處主任,

教導師師部兼山東軍區,劉一民同志兼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山東軍區黨委書記,羅榮桓同志兼任山東軍區政委,曾中生同志兼任山東軍區參謀長,蔡中同志兼任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吳徵同志兼任山東軍區後勤部長,錢壯飛同志兼任山東軍區副參謀長,胡底同志兼任山東軍區保衛部長。

看完命令,劉一民覺得心裡沉甸甸的。他知道,歷史上中央在山東成立的是山東分局,屬於北方局領導。直到一九四五年山東分局才與華中局合併,組成華東局。中央這樣安排,既是看中了山東的戰略地位。也是對自己和教導師寄予了無窮厚望。可以說這是讓自己主政山東,打出一片強大的根據地,打出一支征戰四方的大軍。

羅榮桓見劉一民心情有點激動,知道他感到有壓力,就建議他到聊城的海源閣去看看。

劉一民搖搖頭,命令將中央電令發往各旅和黎玉同志。然後就開始起草《關於我軍主力東進的指示電》,後世史稱“東進山東一號指示電”。

在電報中,劉一民寫道:“此次我軍主力東進山東,目的是團結帶領3800萬山東人民,舉起山東抗日大旗,建立起強大的山東抗日根據地,驅除日寇除山東,進而以山東為基地,北向支援平津、冀中我軍作戰,西向支援冀南、豫北、太行山區我軍作戰,南下開闢豫東、蘇北、皖北根據地。經過二至三年的努力,建立起橫跨冀、魯、豫、皖、蘇的強大的抗日根據地,拉起一支強大的野戰兵團,與日軍重兵集團實施戰略對決,加快抗日戰爭勝利步伐。為此,對我軍東進山東後的各項工作做如下指示。

一、必須把發動群眾、建立政權放在首位。按照師黨委南宮會議指示精神,我軍東進後以旅為單位建立根據地,建立行署、分割槽、縣、區、村五級政權,動員組織群眾起來與我們一起抗戰。為此,各旅首長務必親自抓政權建設,組織屯墾和發展生產,完善根據地的戰時經濟體制。時機成熟時,選舉產生山東省抗日民主政府,統一管理山東民政、治安、交通、商業、工業、農業、教育事務。

二、必須把擴大武裝力量作為中心工作來抓。除編練司令部訓練新兵統一分配各旅外。各部隊要在各自根據地積極動員青年參軍,編練司令部完成魯西北新兵訓練任務東進與師部匯合後,指導各根據地建立武裝部,分級訓練新兵。初步計劃,各旅要在根據地內新建三三制警備旅二至三個,初期擔任根據地守備任務,經配合主力作戰磨練後,與主力實施混編。分割槽編守備團,縣編縣大隊,區編區小隊,各村編民兵隊。奮鬥三年,形成主力部隊、地方警備部隊、縣區武裝和民兵四級武裝體系,拉起至少40萬精銳的野戰軍。全師上下都必須圍繞這個目標而奮鬥!

三、為了確保根據地建設,採取三條措施,第一是政治策略上不對外宣佈中國共中央山東局和各地黨委工作情況,各根據地一律實行黨委與抗日民主政府一元化領導,以各地抗日民主政府名義統籌處理本地區事務。第二,軍事上東進初期暫不採取大兵團作戰辦法,廣泛開展冷槍冷炮運動,溫水燉青蛙,讓鬼子番號不減,兵員無日不減,積少成多。待站穩腳跟後。再集中主力積極主動進攻鬼子,尋機殲敵聯隊、旅團、師團級規模部隊。為此,膠濟線、津浦線部隊暫不做徹底掐斷敵交通線部署,麻痺敵人。但可以以游擊隊名義不停地進攻鐵路線某一站點,繳獲敵人物資。第三、大力發展根據地經濟,後勤司令部籌辦山東銀行,發行人民幣,統一稅率,並組織開採礦山,保證軍工生產正常進行,根據地糧棉油等生活用品自給自足。待山東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上述工作移交政府。

寫道這裡,劉一民感覺這齊魯大地物產富饒、英傑輩出,是打鬼子的好戰場,不覺神采飛揚。筆鋒一轉,寫道:山東是我國人口、資源大省,這裡要什麼有什麼。每一個同志都要牢記主席教導,共產黨人好比種子,走到哪裡都能生根發芽。要透過我們的奮鬥和努力,早日收復全山東,依靠山東人民的支援,進而與日軍重兵集團進行戰略對決,迎接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

寫完後,讓羅榮桓、蔡中、曾中